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营商环境成为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潜力、活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济南高新区依托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知识产权生态体系,用专业化服务为企业创新铺路,以制度性供给为产业发展赋能,成为区域内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前瞻布局 抢占数据新赛道
要看懂济南高新区在知识产权的布局,得先从数据要素说起。
早在2019年,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数据要素”这一概念,而在2020年3月,我国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则进一步指出,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那么,什么是“数据要素”?简单来说,数据要素就是那些能为个人或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数据资源。
在座谈交流中,当被问及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现时,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部知识产权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用户在手机地图上搜索路线所产生的行驶轨迹与交通数据,都会沉淀为数据要素的一部分。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提供更精准的实时路况,也能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正是基于对数据价值化趋势的深刻把握,济南高新区率先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展开探索,积极构建服务体系,打造全国领先的实践标杆。
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国内以知识产权为显著特色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在数据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2024年以来,济南高新区依托平台,成立数据知识产权流通促进工作站,完成全省首件数据知识产权许可备案。工作站研发上线的数据知识产权流通公共服务平台,为数据交易搭建了重要桥梁,为山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此外,平台支撑单位、全省数据知识产权的登记机构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实现多项创新成果:完成首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备案,牵头制定《数据知识产权确权服务指南》等多项地方标准,并发布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3.0版本,开通涵盖个人登记、登记续展、登记撤回、登记变更等功能的线上全流程服务。
平台赋能 服务辐射多元群体
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以1.2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为载体,汇聚了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代办处、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多家省级单位与专业服务机构,形成以知识产权为显著特色的综合服务集聚区。
为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走出去”系列宣传活动,通过“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主动将知识产权知识送至创新一线。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平台各单位举办培训宣讲3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次。2025年进一步创新形式,推出“平台开放日”“知识产权赋能研习社”等互动活动,吸引了包括中小学生、企业家在内的多类群体积极参与。
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接待各类参观、培训与交流活动逾2600场,服务公众超过6.1万人次,逐步成为展现区域知识产权成果与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
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济南高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多项工作获得国家及省市层面的认可。截至2025年10月,全区已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33项,约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相关运营案例成功入选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制度创新参赛案例,展现出济南高新区在数据要素化改革中的前瞻视野与实践成效。
精准服务 盘活企业“闲置”资产
营商环境像镜子,映照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底色;也是一块显眼的招牌,影响甚至决定了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方向。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直接感受者,往往最能折射出政策服务的实效。近年来,济南高新区依托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着力破解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遇到的“评估难、处置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知产”变“资产”。
“我们致力于盘活企业手中的‘沉睡资产’,让知识产权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动能。”济南高新区数据知识产权流通促进工作站负责人这样表示。
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之路,是平台数据知识产权服务成效的生动案例。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服务商,大陆机电积累了海量园区电力数据和仪器仪表领域数据,但这些分散在不同系统、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数据,曾长期面临“管理难、利用难、变现难”的困境。通过平台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企业成功将这些闲置的“沉睡数据”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数字资产,获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这一转变不仅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数据权属,为资产核算提供了依据,更可以帮助企业增厚净资产、提升授信额度,电力数据的精细化运用还助力园区节能降碳,客商画像数据则有效推动供需精准匹配,提升市场转化效率。
未来,济南高新区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级,让知识产权成为助推企业成长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