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赛克赛斯氢能源作为氢能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济南科明数码将VR技术融入教育领域,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全区高企申报数量占全市近40%,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3050家,均居全省开发区首位……在济南高新区,一批批科技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通过构建全周期培育体系、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通成果转化链条,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从“技术样品”成长为“产业产值”。
沃土培育
创新主体“苗壮成林”
济南高新区积极构建“全周期培育、全流程护航、全方位提质”培育体系,创新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构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雨林”。
数据显示,济南高新区市场主体超14万家,企业数量超8.8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占全市38.2%,专精特新企业1128家、省级瞪羚企业40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2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
创新创业生态的建设让每一个创新主体都能找到适宜“生长”的沃土。济南高新区正积极制定一揽子扶持政策,编制“政策、平台、活动、宣传”四张清单,加快构建高效工作体系。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孵化载体提质扩面成效显著,依托35家省级以上孵化平台,新入驻企业110余家,在孵企业超1100家。同时,组织创业服务中心、迪亚、大奥3家孵化器申报部级标准级、卓越级孵化器;依托齐鲁软件园与山东工研院共建的“双基地”平台,成功引育企业8家,其中“山大系”企业5家,在孵企业累计达31家。
与此同时,在新兴产业领域,济南高新区还率先完成了空天信息“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全面布局,在量子计算、量子雷达等领域培育了一批优质项目。
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济南高新区正让每一颗创新的种子都能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汇聚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茂密“创新雨林”。
协同聚力
核心技术“攻坚破壁”
创新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协同攻坚。济南高新区积极构建“企业出题、科技答题”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共同体,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突破。
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正是此协同创新机制的受益者。赛克赛斯氢能源与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合作,开展“基于PEM电解水制氢的低贵金属载量催化剂的研究及制氢系统集成”项目,攻克了氢能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我们最初的合作契机源于一个核心痛点,是如何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制氢电解槽中催化剂的贵金属用量,从而大幅降低系统成本。”赛克赛斯氢能源总经理助理兼工艺工程部总监于平道出了合作的初衷。
项目采用产学研协同模式,赛克赛斯研发了适用大气量纯水电解制氢设备的双极板材料及集电器件,突破了制氢电解槽的模块化集成和过程控制与智能管理;而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则专注于低铱催化剂配方研发,实现了催化剂本征活性和稳定性的同步提升。
协同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环节,更延伸到人才培养层面。在合作中,赛克赛斯氢能源形成了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工程师之间“双向嵌入”的机制。于平表示,“我们的工程师会定期到高校实验室,与教授和学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高校的科研人员也会深入到我们的研发中心和生产一线,了解实际工况、产品需求和工程约束。”
通过协同创新,赛克赛斯氢能源成功集成了一套低成本的兆瓦级PEM制氢电堆和制氢系统,实现了系统自动化联锁与远程控制,氢气输出压力满足0-3MPa可调节输出,氢气纯度达到99.999%。
今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推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获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9项。2025年荣获省技术发明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其中由企业牵头或参与比重超80%。
平台搭建
成果转化“开花结果”
在科技创新链条中,从实验室的“灵感一现”到市场的“真金白银”,往往充满挑战。济南高新区通过精准搭建多元化的协同平台,有效打通了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让科技成果得以“开花结果”。
济南科明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平台支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作用。
作为山东省虚拟现实领域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科明数码在VR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已深耕近20年。科明数码创始人教授身兼山东建筑大学教授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这种独特的背景使得科明数码能更精准地把握教学需求与产业应用的结合点。
近年来,科明数码支持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并联合众多院校共同打造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育信息化研究、应用模式打造及典型案例示范。
科明数码创始人表示,“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实力较强;而企业更多接触行业应用,应用点清楚。双方优势结合可以把创新技术和行业应用结合起来,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济南高新区,像科明数码这样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并非个例。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积极做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聚焦产业化验证和共性技术攻关,围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高端制造等领域,新申报6家概念验证中心、7家中试基地;实施省竞争性创新平台项目10项,在国产大模型一体机、长效微球药物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与此同时,济南高新区扎实做好中小企业成果转化扶持,积极做活技术交易市场。截至目前,全区创新券审核通过850余单,补贴金额超过840万元,占全市75%以上;近五年累计登记科技成果700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近三年年均增长23%;已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0余场,吸引百余家企业积极参与,构建起活跃而高效的创新生态。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济南高新区了解国家政策、执行国家政策方面是比较超前的。”科明数码创始人对此深有体会,另外聚集了很多有优势的各个行业里面的企业,企业之间有很多的沟通,经常有些活动,新产品新技术也会开设论坛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产业的融合、技术的融合,也就带来了产品市场的融合。
济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引导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上,更多的创新“种子”正在破土而出,更多的“新苗”正在长成“大树”,更多的“科技之花”将结出“产业之果”。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