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的外贸表现正成为观察地方发展韧性与产业升级成色的重要窗口。
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市外贸进出口2056.4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28%,高于全省22.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位。作为全市对外开放主阵地,济南高新区外贸进出口额前三季度率先突破1000亿元,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全省主要开发区首位。2025年,济南高新区外贸进出口量质齐升,展现出强劲韧性,成为山东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
产业生态驱动: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成势”
济南高新区外贸的快速增长,根植于其持续优化的产业生态。
章锦综保区某科技公司专门从事芯片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济南高新区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配套和自贸、综保“多区叠加”的独特优势,吸引该公司融入本地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进入综保区可以享受保税研发政策,减轻了资金压力;设备抵达济南后,泉城海关提供了上门检验服务;外贸主管部门多次向我们了解关税成本和发展诉求。在济南高新区发展,我们感受到了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集成电路生产装备国产比例的逐步攀升,企业设备进口的比例正在降低,而产品出口量级在增长。章锦综保区另一家集成电路企业——晶正电子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企业。近年来,其研发生产的铌酸锂单晶薄膜产品约七成出口海外,进入美国、日本等全球百余家高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主要应用于包括5G手机滤波器、探测器、光纤通信、存储器芯片、量子通信等领域。
济南综保区的清河电科也为全球半导体竞争注入中国力量,其量产的高端芯片封装载已进军全球市场,批量出口至韩、马、新、澳、西、美等国家,正实现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创新”,这种转变是产业链自主性提升的外在体现,成为济南高新区对外贸易迈向“质的提升”的微观缩影。
数据显示,1-8月份,济南高新区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816家,同比增长20%。其中,民营企业1730家,实现进出口449亿元,占比46%,外贸主力军作用凸显;国有企业进出口255亿元,占比26%,外贸基本盘稳固;外资企业进出口263亿元,占比27%,对外开放度扩大。全区形成“民企引领、国企稳盘、外资协同”的健康生态。外贸规模10亿元以上企业16家,全市占比50%,贡献进出口719亿元,头部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业态创新突破:从二手车出口看新动能崛起
2025年,在外贸新业态领域,济南高新区的汽车出口业务成为一大亮点。
山东巴博斯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业绩跨越颇具代表性,该公司2024年完成汽车出口不足300台;2025年前10月超过4000台,实现出口贸易额约4亿元。公司创始人的经历折射出政策环境与企业韧性的良性互动:2019年,国家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时,济南不在试点城市名单里,敏锐捕捉到商机的管理团队决定“曲线救国”。团队南下福建,在当地取得业务资质,打通汽车出口路径,找好货源。2024年,政策由试点制改为备案制之后,公司立即将业务重心回调济南。
“团队成员都是山东人,济南始终是大本营。”巴博斯相关负责人透露,凭借前瞻布局,该公司率先积累海外客户资源,支撑公司迅速在汽车出口新赛道站稳脚跟。目前,巴博斯的业务主要覆盖中亚、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区域。“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车配置好、性能优越,在当地很受欢迎。”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巴博斯已在多国布局门店,实现服务本地化,预计明年出口量将保持继续增长。
济南高新区的外贸新业态体系正在不断趋于完善:省级跨境电商平台、外贸新业态特色园区等连续落地,标志着济南高新区正从“货物出口”向“模式输出”升级,形成“优势产业+新业态”双轮驱动的外贸新格局。
结构升级与模式转型:从“制造出口”到“品牌出海”
1-9月,中国重汽实现总收入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整车销量33.5万辆,同比增长22.8%。其中,重卡出口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24.5%。9月份,其重卡出口量达到1.5万辆,再度刷新由自己保持的纪录,创下国内重卡行业单月出口新高。如今,中国重汽的产品已遍布6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保有量超100万辆。
临工重机是济南高新区另一家智能制造重点企业,该公司用遍布欧洲、南北美洲、非洲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关键市场的近20家海外子公司实现国际化布局。以海外子公司为支点,临工重机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扎根”的跨越。
今年前三季度,济南高新区机电产品出口473亿元,增长23%,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5%,其中汽车、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高端制造表现亮眼。
从产业生态到企业结构,从市场布局到业态创新,济南高新区外贸的“量质齐升”不仅是一组增长数据,更是一个区域在经济全球化新阶段中系统性提升竞争力的生动实践。随着1500亿元层级的目标渐行渐近,济南高新区这个“对外开放主阵地”正为山东高水平开放书写新的注脚。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