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数据是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如何让系统中“沉睡”的海量数据,转化为可交易、可授信的核心资产?济南高新区以精准的制度创新,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其自主开发建设的大陆通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服务1.8万家企业和4万名个人用户,沉淀了大量仪器仪表领域的行业数据。这些数据一度是“看得见却用不活”的资源,直到济南高新区数据知识产权流通促进工作站主动上门对接,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被激活。
济南高新区数据知识产权流通促进工作站负责人魏志华介绍,数据知识产权是近年来一项新兴事务,济南高新区创新设立了数据知识产权流通促进工作站,并定期开展“数据有约”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有这方面需求。工作站协助企业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的清洗、加工整理、分级分类,再向登记部门(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请进行登记确权。
对企业而言,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将数据处理成果进行确权保护,相当于为数据成果办理了专属“身份证”。这张“身份证”不仅明确了数据知识产权权益,更推动数据资源真正实现资产化落地。
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经理姚天俊介绍,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一是从法律上确认了数据的权属,也为数据资产核算提供了依据;二是通过大陆通平台进行标识注册,有助于建立完整的数据档案,实现数据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可查询可溯源,为数据资产交易奠定了基础。获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以后,公司与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新模式,最终为企业获得银行的授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实际上,数据资产化的顺利推进,背后离不开省内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运营生态的硬核支撑——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搭建了“数据知识产权流通促进工作站”,委托山东齐鲁知识产权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专业运营,构建起“数据治理—确权—评估—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完整价值转化。
高新区市场监管部知识产权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黄鑫介绍,济南高新区设立了“数据知识产权流通促进工作站”,面向各类创新主体、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的咨询和服务,旨在建立数据知识产权全链条一体化的生态链。截至2025年9月,高新区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32项,约占全市(92项)的34.78%。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