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16日,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济南)举行,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现强,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陈安彪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此次竞赛来自全国178所院校及部分中学、企业的320支队伍、千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在为期两天的赛程中展开脑力角逐。值得关注的是,该项全国顶尖程序设计赛事已连续两年落地济南,而背后的重要支撑力量,正是济南软件产业的硬核实力。
320支队伍同台比拼,26支队伍斩获金奖
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hina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CCPC)是由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组委会举办的年度性赛事,旨在激发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兴趣,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算法设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编程实现和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挑战精神和创新能力,培育和选拔出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本届济南站赛事由山东大学软件学院与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联合承办。赛事吸引了全国178所院校及部分中学、企业的320支队伍、千余名师生参与。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共有26支队伍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济南)金奖、52支队伍获得银奖、78支队伍获得铜奖。来自北京大学的“一步之遥”队脱颖而出摘得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济南)冠军,电子科技大学的“UESTC_有无名”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CQOI Flames”队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北京邮电大学参赛学生表示,每支参赛队伍由3名在校大学生和1名教练组成,在比赛过程中,团队协作与个人能力同等重要;该赛事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平台,更是锻炼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宝贵机会。
赛事热度爆棚,为何连续两年花落济南
“原本计划控招募260支队伍,实际参赛数量达320支,不少队伍即使不计排名也踊跃参与。”竞赛组委会介绍说,一方面承办方热情高,另一方面教练和学生们也非常希望能再次到济南参赛,所以今年大赛再次选择济南。
这份吸引力,一半来自山东大学的学科底蕴,另一半则源于齐鲁软件园打造的“产业+人才”生态磁场。
赛事现场设置了企业交流区,来自齐鲁软件园的中孚信息、优宝特机器人、世纪开元等重点企业都来到现场,与参赛人员进行互动。
瀚高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交流区与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交流沟通,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技术的热爱与追求,此次赛事为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互动搭建了桥梁。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交流中向学生介绍了企业的相关信息,也跟学生们进行了一些职业发展方面的探讨,同时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潜力人才,为公司提供了人才储备。这种“以赛引才、以才兴企”的良性互动,正是齐鲁软件园连续两年参与承办赛事的初衷。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承办大赛,一方面可以通过大赛对园区及园区内企业进行宣传,使学生更加了解园区产业环境和人才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能借助大赛发现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吸引他们来园区就业创业。
今年以来,齐鲁软件园参与组织了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并通过一些全国性的赛事,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齐鲁软件园通过融资和人才服务,助力他们在园区创业发展。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下一步,园区将结合济南市创新创业工作的总体布局,打造“齐鲁梦工场”创业品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的环境和生态,为每一位创业者和优秀的学子,提供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
三十年磨一剑,全国第四的园区硬核在哪
能留住人才、吸引赛事,靠的是齐鲁软件园三十年磨一剑的硬实力。前不久,在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揭晓“2025年度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TOP30软件园区”榜单,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凭借硬核的产业实力与创新能力,晋位全国第四,稳居中国软件园区“第一梯队”。
今年以来,齐鲁软件园已接连斩获“最具活力软件园”“2025年度济南市工业互联网园区”“2025年山东省未来产业加速园”多项重要荣誉;其中,以该园区为核心载体申报的“济南高新区高端软件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1995年,齐鲁软件园在济南东郊的农田和鱼塘中起步。如今,近2万家企业在此聚集,300多座产业楼宇拔地而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全市六成以上。从1997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到如今手握近20个国家级品牌,这份“从农田到科创新城”的蜕变,让园区在高端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形成了全国领先的竞争力。
齐鲁软件园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实现企业的高度集聚与发展活力的同频共振。在这里,企业能享受“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周期培育,融资有产业基金撑腰,技术有公共服务平台赋能;人才则有5家省重点实验室、10家院士工作站做后盾,高校“订单式”培养更让专业人才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这种“企业有支撑、人才有奔头”的生态,正是园区在全国软件园区评比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如今,全国第四的排名已成为新起点。齐鲁软件园明确“强链、聚智、开放、赋能”的新路径:既要聚焦未来产业构建更有韧性的产业集群,也要升级“园区+高校+企业”的育人机制,让更多像CCPC这样的赛事成为人才成长的“练兵场”;既要推动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也要用“创业梦工场”让每个逐梦的学子都有舞台。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