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紧抓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创新金融工作模式,整合各类金融要素,延伸金融服务链条,强化精准对接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个性化金融服务,统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实体高质量发展。
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济南高新区持续深化金融伙伴机制,已设立金融伙伴团队19支,设立特色金融管家团队5支,引导区内银行机构由“坐商”向“行商”转变,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融资需求,组织“金企”对接活动10次,协调金融机构“一对一”配备金融伙伴团队,扎实开展融资对接服务。截至6月底,区内19家金融伙伴团队为20个重点项目解决融资需求51.2亿元,为868家重点企业解决融资需求50.1亿元。
工商银行济南高新支行金融伙伴团队发挥自身新经济特色支行定位优势,在广泛走访对接辖内科创企业过程中,了解到某优质民营制造企业专营工程机械研发、制造与销售,是集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绿色制造企业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近年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有多品类融资需求,但正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且短期内有一笔较为紧张的资金缺口。在准确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后,工行金融伙伴团队靠前服务,主动对接融资方案,短期内成功为企业投放1.1亿元流动资金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规模
以山东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为抓手,建立拟上市企业“白名单”企业库,对“白名单”内的企业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开展资源要素优先保障,疑难问题优先解决等一站式服务。今年来,济南高新区组织资本市场各类宣传培训活动5场,邀请交易所、中介机构专家走访服务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0家,累计帮助拟上市企业解决合规证明开具、企业融资等各类问题11项,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5家;依托科创金融大厦,新设私募基金9只,认缴规模154.2亿元。目前,济南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125家,累计直接股权融资超450亿元。
此外,济南高新区对宏盛华源企业上市工作提供“一对一”“全过程”指导,邀请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专家现场走访,对企业进行精准化指导服务,去年底宏盛华源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11.37亿元。
壮大地方金融组织,补齐融资链条短板
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原则,引导地方金融组织专注主业,合规经营,创新开发服务实体企业、贴近人民生活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便捷性。目前,区内6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14.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4.54亿元,同比增长63%;4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45.15亿元,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15.26亿元,同比增长25.13%,在保责任户数4.69万户,其中3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降低担保费率至1%以下,担保规模188.45亿元,共惠及主体3.93万家次。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累计投资金额46.83亿元,同比增长233.30%。
济南某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为客户提供激光加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公司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支持,“正当我们为资金问题发愁时,济南融资担保集团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解决了公司的融资难题。”该企业负责人说。济南融资担保集团特组成银担辅导队,结合该企业需求,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以类信用的担保方式为其提供了3000万元担保贷款支持,为该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加强线上平台建设,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济南高新区“园区通”科创金融智慧服务平台于3月22日正式发布,作为“线上高新”建设的核心载体,平台全面整合了数据、政策、金融、人才等企业发展要素,科学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形成了“148X”(一四八乘)的基本架构,建设了数据通、融资通、政策通、服务通四大模块和八大服务平台,在数据畅通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融资畅通、政策畅通和服务畅通,力求让各类涉企资源“可见可得”,让各类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让各类服务场景“迭代赋能”,实现丰富、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目前,平台企业用户注册超3000家,入驻金融机构92家、服务机构293家,上线银行贷款、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产品210款,高企认定、代理记账等各类服务产品180款。
济南高新区基于“园区通”平台“数据通”“融资通”模块核心功能,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济南分行、泰山保险和山东齐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创新推出的“园区通”平台知识产权融资专属产品,创新了“政府大数据平台筛选+银行保险增信合作+知识产权专业评估”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目前,农业银行济南分行已向龙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发放贷款200万元,为该企业融到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编辑: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