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高新”担当
发布日期: 2024-01-24 09:39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1月22日上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省长周乃翔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1类靶向创新药伊鲁阿克片获批上市”“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支持天瑞重工、潍柴动力、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创建国家级计量、质量、标准创新平台”“各类开发区,主要是全面对标国内最高水平进行提升,确保主要指标有新发展”“强化综保区赋能提质,培育壮大保税维修、保税物流等新业态”……翻开政府工作报告,“高新元素”多次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所提及的“高新元素”均与科技创新和开放融通紧密相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高新区充分发挥“五区叠加”优势,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提质增效。

塑强科创优势 发展动能强劲  

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牵头制定、我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电磁驱动地面超高速实验装置基本建成;小分子创新药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舜丰生物获得全国首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2023年,高新区用一项项填补空白、国际领先成果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3年,济南高新区累计获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8项、占全市超1/2;7家企业技术需求入选2023年度济南市“揭榜挂帅”榜单,居全市首位;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新获批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认定13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占全市1/2。全区共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76家,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7.5%,R&D占GDP比重达到6.79%,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30亿元,获评“国家优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公示高新技术企业974家,占全市37%;临工重机入围省独角兽企业名单,为全市唯一,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省级瞪羚企业27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5家,占比均居全省开发区首位;被科技部授予“企业创新积分制”优秀工作单位。全区新备案山东省院士工作站3家,新认定济南市院士工作站2家、专家工作站7家,新引进硕博等青年人才近4万人,各级各类人才总数达36.6万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深化改革开放 闯出高新实践

2023年,在全球贸易投资环境日趋复杂和严峻的背景下,济南高新区在建设高水平开放门户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活力和韧性。依托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政策和制度优势,高新区积极推动外贸主体培育,助力企业拓展外贸规模,为区域经济的开放融通构建了新的格局。

2023年,高新区新增纳统外贸企业超过300家,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此外,高新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300家,其中进出口过亿元的企业达到了70家。通过开放融通构建新格局,高新区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增长,更在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

围绕保税维修,打造全国首个激光产业全球保税维修中心,全年实现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值30亿元,总量和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围绕跨境电商,与亚马逊、易贝等头部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抓好跨境电商产业园、日本乐购仕跨境电商中心仓等项目;打造“保税甄选”品牌,中心店正式开业,自助售卖机在全市铺开,并向全省辐射。

夯实发展根基 奋进世界一流  

筑牢区域发展“四梁八柱”,提升产业能级是关键之关键。深刻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定位,高新区不断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聚力推进延链强链。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扩量提质;超高清新型显示、世界透明质酸谷等项目相继落地;全省首家医药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投用;浪潮智能制造工厂、临工重机智能排产车间等产业项目获评国家级试点。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全区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48兆瓦;发行全国首单“绿色+科创”债券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债券;洛克美森智慧工厂获评全国“零碳工厂”标准试点;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等低碳载体加快落地,全区万元GDP能耗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完成空天信息产业“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布局;量子科技产业围绕“通信、测量、计算”初步形成链式布局;全区70个项目入选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22个项目入选济南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项目,获批省“晨星工厂”试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9%。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类开发区,主要是全面对标国内最高水平进行提升,确保主要指标有新发展”。2024年,济南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拉高标杆向外看、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踏上新征程,努力在“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勇挑重担,再立新功。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