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随着一声啼哭,1月9日10:3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迎来开诊后的首个新生儿。“‘济南妇幼’是老牌医院,在济南及周边地区都有好口碑,听说医院东院区建在了家门口,全家人都很高兴,当时就想再生娃肯定要选市妇幼东院区。”林女士开心地说。
1月8日,济南高新区“基层医疗提质提效专项行动暨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启动。活动贯穿2024年全年,将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水平、回应群众健康诉求两个维度,开展健康知识社区沙龙、健康义诊、医疗质控管理、急救知识培训、专家带教等系列活动近百场,全力打造“活力高新·健康护航”品牌。
市妇幼东院区首个新生儿降生,标志着高新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愿望成为现实;“提升年”活动的启动意味着高新区以“年”为时间轴,全力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从兜底保障到品质医疗两方面格局的构建,高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从过去的补短板走向品牌化建设,群众离15分钟健康服务圈更近一步。
三甲医院扎堆“东拓”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再提速,为群众密织健康“保护伞”。
2020年9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批设立,该院由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和山东省胸科医院合并而成,成为省城东部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蟠龙山院区)成为济南高新区首个三甲医院。
2022年5月,济南高新区人民医院(山东健康集团济南医院)开诊试运行,结束了济南高新区没有区级医院的历史。
2022年8月25日,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东院区病房楼封顶。该院区位于高新区旅游路以南、涵玉翠岭小区东南侧,由门诊楼及病房楼组成,设置床位700张。目前,该院门诊楼已达到运营条件。该项目是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9月28日,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正式启用,院区位于经十路以南、凤凰路以东、莲花山脚下,于2020年10月开工。东院区项目按照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整体规划,总规划设置床位1497张。运行一年多来,让东部居民持续享受到了医疗红利。
2023年5月10日,济南市儿童医院新院区项目公示,该项目位于高新区世纪大道以南、西巨野河以西,主要建设医疗综合楼、感染楼、发热门诊和配套用房等,拟设置床位1000张,远大于本院区的规模。
2023年12月2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启用暨妇幼健康公益周活动启动。该院院长聂文英介绍,医院全力配置顶尖的医疗学术团队入驻,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的愿望。
……
群众看病都图个方便,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蟠龙山院区)投用之前,济南高新区的区级医院、三甲医院还是“双空白”。曾几何时,群众看病还习惯奔着省立医院东院区、省千佛山医院跑,要是去一趟省立医院总部,要驱车几十公里,穿过历城区、历下区、市中区。这几年,高新区堪称全市三甲医院新院区投用最密集的区域,三甲医院的名医、顶尖的医疗设备,群众家门口就有。
三甲医院何以扎根高新?
截至2023年底,济南高新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86家,比2022年同期增长10%;共有床位3019张、医师1720人、护士2409人,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28%、40%、23%。此外,3岁以下婴幼儿每千人托位数6.06个,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远超国家“十四五”末规划目标。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蟠龙山院区)、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济南市儿童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东院区、济南市中医医院东院区……不知不觉间,高新区已集聚三甲医院5家,上述品牌医院为何集体进军东部城区?为何选择高新区?
2020年8月,《济南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草案曾进行公示。该草案提出:“总量调控,优化增量,均衡布局。合理控制城区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发展规模,老城区医院进行优化整合,并有序向新区疏解。”“向新区纾解”,这是来自市级层面的顶层策划。
“在我看来,高新区这几年落户多家三甲医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有需求,一个是有产业环境。”1月10日,济南高新区社会事务部卫健办公室主任梁雅如此分析。
普查数据显示,济南高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9.42%,比济南市高5.82个百分点,比山东省高9.1个百分点。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降低、老龄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济南高新区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坚挺。一方面,这将为高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口条件和重要的人力支撑,使高新区成为具有充分发展潜力的“活力之城”;另一方面,辖区居民年轻化,在儿童、妇幼领域的诊疗需求就旺盛,而有需求就有市场机会,这正是专业医疗机构集体选择向东发展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原因,即济南高新区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吸附力。2023年,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作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济南高新区着力推动生物医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000多家,产业规模破千亿元。
2023年,济南高新区发布《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确定“一城引领,两心拓展”的发展格局,持续推进世界透明质酸谷建设,推动博科生物保育箱研发制造基地、再生医学产业园、生命大健康产业园、济南鲁新科技创新产业园等特色重点园区陆续建成投用,新招引企业200余家;成功推动百花神医疗器械基地、省疾控中心等21个重点项目落地,共储备生物医药项目29个,总投资464亿元。
“医疗机构位于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末端,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不断迭代升级,对医疗机构、医疗人才无疑是有吸引力的。”梁雅表示。
开启健康品牌建设路
三甲医院项目从落地到建设,乃至运营,一举一动都吸引外界关注。2023年,高新区还有很多公共卫生方面的新变化,这些小改变也许不如大医院落地吸引眼球,却犹如蝴蝶扇动翅膀,正在酝酿大的改变。
2023年年初开始,高新区扎实开展“两降一升”集采惠民活动。截至目前,开通集采药品医保惠民医药机构194家,集采品种数达到162种。其中,定点村卫生室16家,遴选确定50种群众常用的集采药品,全部实现“零差价”销售。这一举措,有力减轻群众用药的负担,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买到便宜药、放心药。
截至目前,DRG付费改革在高新区全面落地;济南高新东区医院和孙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高新区首个紧密型医联体正式成立,医疗资源整合取得新进展;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投入运营,“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医疗保障服务逐步成熟,“居民网上下单+药品快递到家+医保同步结算”成为医药消费新潮流。在医保服务方面,济南高新区全力推进医保参保扩面,在“两降一升”、集采惠民、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深化医保码应用等多项工作中推进医改政策落地,不断增强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作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年,高新区将联合山东省立医院专家团队,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出发,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规范运营,守牢医疗质量安全底线,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空间布局,对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建立紧密型的医疗联盟,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增加,我们还在谋划推动医疗机构与辖区生物医药产业‘联通’的文章。包括引导医疗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医院科研团队申报科研课题;搭建医疗机构与产业园区的对接平台,发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赋能作用,帮助医院科研团队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等。未来,积极探索创新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打造高新区的优质健康品牌,更好地回应群众在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济南高新区社会事务部副部长姜荣鹏表示。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