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时代新济南,面临着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肩负着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使命。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时政融媒工作室在集团所属各媒体开设“趵眼”栏目,以“深度观察、读懂济南”为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握发展大势、紧跟时政热点,从鲜活的事例切入,从更高的站位思考,让广大读者读懂新闻中的新闻、明晓决策中的考量、辨识政策中的深意,为加快省会现代化建设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山、泉、湖、河、城在这里交相辉映,汇聚成城市独有的韵味。“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是泉城百姓的切身感受。不仅如此,这座城市将目光投上了苍穹之上,正在加速布局空天信息产业,将产业板块延伸到了“星辰大海”。 3月20日上午,山东省组织的“走文化廊道 进经济园区 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探寻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济南抢抓空天信息产业“赛道”,随着“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成功发射,已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仰望星空,以济南和泉城命名的“星”正在遨游天际。 如今,济南在空天信息产业上持续发力。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高点推进空天信息产业”。 剑指星空,奔赴“星辰大海”的济南有何底气?又将有那些实招为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增添澎湃推进力? 抓机遇,逐梦“空天”抢下先手棋 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支撑,产业高度决定了城市高度。 近年来,济南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如此的产业基础,为济南踏上空天信息产业“赛道”奠定了基础——作为知名的软件名城,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济南的主导产业之一,加上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等产业配套,济南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机遇随之而来。 201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合作协议》签署。济南借此机会,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产业链。 同年7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济南揭牌,“天基互联网+遥感小卫星”应用的齐鲁卫星星座系统成为该院落地后的首个项目。济南奔赴“星辰大海”的脚步已然迈出。 从无到有布局产业,顶层设计不可或缺。 2019年,济南成立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挂帅“链长”的空天信息产业链工作专班。该工作专班先后赴北京、武汉、上海等地10余次,与中科院,星网集团,航天科工一院、二院,武汉大学,哈工大等大院大所面对面洽谈,促成项目招引。 与此同时,济南先后出台《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济南市加快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磅文件,支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显而易见。 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济南“全力”推进。去年6月,在会见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时,市委书记刘强就曾表示,“济南市将全力为院市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助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有了前期的努力,济南的空天信息产业链上随之结出“硕果”——齐鲁卫星、“济南一号”量子微纳卫星、“泉城一号”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线顺利通过验收,200余家空天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济南集聚…… 聚优势,科研实力引燃发展“推进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全新的赛道上,济南正是靠着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蹚出一条带有“泉城印记”的发展之路。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齐鲁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落地济南,吸引聚集了一批空天信息产业技术人才。而济南也用拳拳诚意为院所、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后勤保障”。比如,济南以与中科院空天院共建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为契机,开通了引育空天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专列”,资金支持、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等一揽子政策纷至沓来。而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也打造了一支“院士领衔、骨干带队、员工支撑”的创新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重点攻关任务。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山东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航天九通车联网有限公司、济钢防务技术有限公司等标杆企业涌现在了泉城大地。其中,济钢防务技术有限公司更是济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创新带动“老树”开“新花”的典型案例。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儒商大会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济南城市推介会上,济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薄涛就分享了“无钢”济钢重返中国企业500强的“换装新内核”。其中,济钢集团正是抢抓济南前瞻布局空天信息产业的战略机遇,与中科院空天院合作成立了济钢防务,赋能孵化的齐鲁卫星、时代低空等9家子公司,在卫星服务、航空遥感等领域推出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吸引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济南。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围绕高点推进空天信息产业,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筹建空天信息大学提供人才支撑”。目前,筹建空天信息大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已正式纳入了山东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省、市也成立了校舍建设专班、内涵建设专班,正专班专人推进,由此进入大学筹建的快车道。 有了科研院所的创新引领、相关企业的产业转化、高等院校的人才支撑,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将更加有力! 看未来,大手笔不断扩展“星空”版图 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济南还将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 奔赴“星辰大海”,要有“空天地”立体化发展生态。济南将重点布局建设卫星总装基地及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平台、大飞机配套及低空监视服务网和行波管、微纳系统项目等重点项目,打造“空天地”立体化发展生态。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今年是济南的“项目突破年”,空天信息产业也将有众多项目加快建设。 围绕“东星西箭”的产业布局,济南将加快建设济钢防务卫星总装测试一期项目,实现卫星设计与生产制造的产业化,填补山东省在卫星研发、生产、制造、测试和运营产业的空白。推进液体发动机制造和热试车基地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内最大的商业火箭发动机测试平台,满足国内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需求。加快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AIRSAT遥感卫星星座组网建设,构建包括卫星制造、测控、运控、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头部企业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可以更加有效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 济南将坚持发挥济钢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共同体。加快空天信息产业基地二期建设,为进一步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提供载体支撑。积极推进现代化商用大飞机客舱及信息系统产业项目落地,打造现代化综合型航空高科技产业基地。 在创新方面,济南更是多点发力。支持北理工前沿技术研究院、山东产研院等发展,吸引众多空天信息领域人才集聚,打造空天信创新高地,不断攻克空天信息领域关键技术。启动创建空天信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黄河空天信息应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有底气、有优势、有谋划,扬帆起航的“泉城号”正劈波斩浪,向着“星辰大海”奋楫前行!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