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济南高新区建区30周年,30年间,一系列人才、产业扶持政策推出,20多个公共及技术服务大平台相继建成,千亿级产业加速聚集;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济南基地、侨梦苑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等国家级双招双引金字招牌相继落地,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14家,各类人才总量突破22万。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折射出济南高新区30年奋勇开拓、改革创新的发展变迁,更凝聚着广大专家人才和党外代表人士的智慧与汗水。自2021年3月起,齐鲁人才特区开设【30年回眸·高新人才统战人物风采成就展】,展现伴随济南高新区成长的人才、统战先进人物事迹,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激发爱国奋斗、砥砺奋进的精神,助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强省会建设。
在济南高新区有这样一家企业,30年的时间,从4名大学老师的“星期天小组”发展成为产值20亿的上市公司,它就是济南市首家本土成长起来的上市软件企业积成电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良30年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凭借自主创新和几近拼命式的苦干打败了“进口技术”,奠定了企业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领跑者的地位。
扎根高新
从“星期天小组”到上市公司
积成电子发源于山东大学,上世纪80年代,山东大学电子系的4位教师响应国家“科学技术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号召,合伙成立了一个电子研制组,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为企业提供服务,当时被称为“星期天工程师”。就这样一个“星期天小组”为济南供电局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基于通用微机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山大建设威海分校后,电子系划到了分校,1989年成立了电子系统实验所,探索“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1988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王良加入到了研究所,1994年积成电子落地济南高新区,从此开始了27年的高新“积成之路”,如今他已成为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随着客户的增多,业务也越来越多,高校员工有编制的限制,越来越不能满足业务增长对人员的需求,这个时候济南高新区向这群科技人才敞开了怀抱。1994年,王良跟随实验室回到济南。说起那个时候王良记忆犹新:“那个时候股份制还是个稀罕东西,但高新区政府给了我们全力支持,于是我们在1994年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成立济南高新区积成电子系统实验所,按照公司制开始运作。随着新公司的成立,我也就完全脱离一线教学,来到了济南高新区。这一干就是接近30年,可以说我把人生最主要的光阴奉献给了积成电子,留在了济南高新区。”
以科技创新为本 携手高新共成长
积成电子的科技创新从未止步,在第一代电网调度的基础上,积成电子相继推出八代调度自动化平台,并荣获2000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开发出变电站自动化产品;1997年研制推出电能信息采集主站系统和采集终端产品;1999年配网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率先在国内实用化运行;是国内为数不多提供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电力系统自动化全领域解决方案的厂家。积成电子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本,主持或参与了50 余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取得近500 项技术专利,60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0 余项产品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50 多项国家、省部级奖项。王良也先后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等中青年专家、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人才称号,与高新携手成长。
2000年,公司引进外部资本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向着规模化发展的方向迈进;2010年,积成电子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积极推进新的产业布局,公司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由上市之初的年产值4亿元,增长到如今的20多亿。
电力行业因势而谋
部署助力“双碳”战略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中央财经委员会为“十四五”期间落实“双碳”战略提出的具体要求。
面对“双碳”战略,积成电子以进取的姿态拥抱未来,让历史机遇与企业抱负相融合,进一步提高业绩、拓展边界、实现理想。通过梳理市场机会、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在“双碳”战略体系中、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积成电子在多个领域大有可为。
王良说:“首先,我们有信心在仿真领域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其次,我们有信心在新一代调度系统市场上有所作为。再次,我们有信心在智能配用电、综合能源服务、“碳计量”业务上有所拓展。最后,我们将关注并发力与“双碳”战略密切相关的储能领域、电力系统监测领域、配电自动化新应用领域、微电网运行控制应用领域等。”
王良认为,“双碳”战略将给电力系统、能源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积成电子将结合自身特点,兼顾当前效益和长期发展需求、把握“双碳”工作的主线、关注业务动态,让历史机遇与企业抱负相融合,矢志与“双碳”战略同行、矢志与客户共进共赢。而王良也将会继续和积成电子一起,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与高新一路前行。
编辑: 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