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以来,济南高新区奋力开启“三次创业”,计划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新高新。伴随着济南高新区各个园区以高科技、新动能、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带来经济飞跃发展,辖区五大街道也将为“三次创业”提供强劲支撑和助力保障。近日,媒体记者团走进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办事处,感受临港街道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就和举措。
媒体行的第一站,记者来到了临港街道张越家村。近年来,张越家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专业种植公司,在前期发展水晶梨特色种植的基础上,高标准打造集农耕文化、自然教育、传统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济南市心之树研学教育基地,以高质高效的运作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该项目采取以研促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智慧、熔炼团队、提升素质。以劳动实践为核心的研学课程,吸引了周边各学段的学生前来研学拓展。通过优越的区位优势,瞄准研学文旅方向,2019年开始,这里逐步从单一的果树种植转向多产业综合发展。
基地的建设不仅激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各类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发展潜力,延展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推动影响力升级,同时带动了社会就业,极大提升了土地的亩均效益和农业附加值,每年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提升”,为临港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随后,记者来到了四风闸村。作为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故乡,近年来,四风闸村党支部以“稼轩蝶变、文旅腾飞”为主线,积极探索“党建+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模式,结合和美乡村建设,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围绕“稼轩文化”,四风闸村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和利用辛弃疾纪念馆、辛家坟旧址、任氏民居、800岁古槐等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通过提升改造“一馆一林一楼一树”,打造以四风闸村为中心的稼轩文化风貌带。定期在稼轩纪念馆举办文化济南慈善行、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村里的老槐树是辛弃疾幼时亲手栽植的第四代古槐树,像一位长者,见证着四风闸村的发展变迁,诉说着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豪迈一生。以老槐树为纽带,将打造时光长河特色之路,记录辛弃疾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西侧设置石碑廊,内侧以石刻形式陈列展示辛弃疾所著诗词与临港片区历代出土的石刻文物。石碑廊东侧修建书法广场,以水为墨、以地作纸,为村民及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提供场地。在书法广场与石碑廊之间设置辛弃疾发现的瓢泉,发挥观赏价值的同时能够为练习书法的人提供蘸水的地方。同时,配备健身器材,满足村民日常健身需求。
据了解,临港街道自恢复设立以来,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调研,高点定位,提出了打造“五个临港”(枢纽临港、产业临港、文化临港、和谐临港、生态临港)的战略目标。近年来,街道上下一心、埋头苦干,攻克了许多难题、打赢了很多硬仗,先后完成了13个拆迁村群众安置房分配,比亚迪、机场二期项目等近400万平米征地拆迁,推出了“黄域”牌黄河大米、桥南玫瑰等特色品牌,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稼轩主题文化活动,扭转了环保生态指标在全市落后的局面,在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