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目前国外有较为先进可实施微创手术的医疗机器人,让它们来做手术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痛苦,而且效率和安全性更高。然而,目前我国的医疗机器人还处于研究阶段,很多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却没有实现产业化,我希望自己的公司可以在未来2到3年内突破这项技术难关,让我国也拥有自己的医疗机器人。 远在美国硅谷的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在接受本报记者视频采访时如是说。
潜心投入医疗机器人研发
从上大学开始,张健就开始投身医疗机器人的研发,直到现在,从未放弃过,因为他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让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医疗机器人。
2005年-2010年,张健以全额奖学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医疗机器人专业,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并以《用于耳蜗移植的微创手术医疗机器人》为题荣获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就读博士期间,他曾参与美国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SF)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两项课题研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专业书籍1本,并荣获美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专利4项。
毕业后,张健带着梦想就职于世界最大的医疗机器人公司Intu-itiveSurgical,Inc.,并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开发了第四代最新 达芬奇 微创手术机器人,合作申请发明专利1项。张健介绍说,普通微创手术需要医生站在病床前面做,还需要助理来帮忙,而以 达芬奇 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机器人能够同时完成几个人的任务,而且医生可以坐在控制台前轻松操作。 假如通常一天可以做3台手术,如今有了微创手术医疗机器人,一天就可以做10台手术了,这大大提高了处理病患的能力。而且,该机器人会使手术更加有效,使通常情况下需要两周才能恢复的患者缩短到仅需1-2天就能恢复。
自主创业初露锋芒
多年以前,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和四五个要好的朋友商量过,毕业后如果有机会就一起创业。我们几个所学的专业不同,有喜欢搞研究的,也有擅长经营的,正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于是,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毅然决定合作成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的事业。 谈到创业史,张健感慨地说。
今年6月26日,张健和朋友正式注册成立济南翼菲自动化公司,以开发、设计和制造工业并联机器人及应用此类型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为主要业务,并提供相关的各项配套服务。主要包括:机器人产品;产品售后保养、维护、培训、升级等服务;基于机器人本体的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服务。 为中国对自动化需求较高的各行业提供世界一流的配套硬件和软件服务,推进中国民族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这是公司的经营宗旨,也是张健的远大目标。
他表示,针对国内自动化发展缺乏高精度、高速并联机器人的现状,其公司的发展将有望填补国内自动化领域的空白,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张健说,自2011年2月起,其核心成员便开始研发目前公司推出的首款产品 微小型高精度并联运动平台原型机。该平台的体积小、精度高,可用于光学、光纤矫正调整和小型运动模拟。截至2012年6月,该原型机已经能够稳定运行,并获得了天津大学相关老师的首肯。目前,公司已经和天津、济南等地的潜在客户达成了前期的合作和购买协议,如天津三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等。
优越创业环境让他牵手济南
在决定来济创业之前,我曾走过很多地方,不仅到过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还特意去看了无锡、苏州等创业环境比较不错的城市。最终选择牵手济南,是因为济南高新区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创业环境,除了资金支持外,还包括为公司提供的加工商、供货商和软件配套设施支持,以及对公司创新和专利方面给予的支持。 张健表示,济南高新区为其公司成长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他义无反顾地来济创业。 硅谷有很多优秀人才,呈现出一种人才过盛的局面。他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机会。我的目标就是在他们当中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人才,从而组建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 据张健介绍,公司技术人才主要由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海外归国工程师和国内业内的资深工程师组成。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济南公司服务,张健计划在美国硅谷成立一个分公司,专职搞科研,一方面为济南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美国市场开拓世界市场。
张健说,创业阶段,直接进入医疗机器人制造领域尚有一些难度,因此他们选择从工业自动化做起,待二三年之后有一定基础了,再投身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 目前我国仅有20几台微创手术医疗机器人,而且价格非常昂贵。相信如果我们研制的机器人成功实现产业化,将会大大降低成本,这对于医院和患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编辑: zzb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