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一提再提这件事,有何深意?
发布日期: 2025-09-25 09:02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9月22日,济南市召开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调度分析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情况,查找不足、细化措施、压实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提速增效。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主持会议并讲话。

此前的8月14日,济南市召开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创新创业是夯实基础、赢得未来的关键举措,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源头活水。”这次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用一句话定义了创新创业。

济南连续召开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离企业最近的产业园区纷纷捕捉到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其实,2025年,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酝酿新一轮创新创业风暴。

高举创新创业

这一波对创新创业的再强调,有国家层面的引领,也是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犹如一把手术刀,精准切除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毒瘤”。同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法律保障。中央的政策释放节奏,一步步收紧。一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告别政策内卷,转向拼规则、拼服务、拼生态。

2025年,我国多个重点城市重新高举创新创业大旗,并将其置于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人才净流入率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杭州于2024年启动“春晖计划”,半年助企减负450亿元。今年7月,杭州再次发文,目标直指“优化‘春晖计划’,降低企业成本”。

再看一个区县级的科创高地。早在2008年,深圳南山区便首创地方政府级双创赛事,以赛事创新重构价值网络。在区域竞争白热化的2025年,南山提出:通过赛事平台加强“资本-空间-政策”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巩固其全国百强区首位的领先优势。

2018年以来,济南连续八年举办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就在9月9日,由济南高新区主办的上海赛区预赛拉开帷幕。济南坚持的也是“以赛聚才、以赛助创”的双创之路。

今年以来,从创业密度全国第一的深圳喊出“创业补贴最高45万元+300万贴息贷款”,到创新运用“创新沙箱”理念增强战略定力的上海;从以“不打扰、透明高效”著称的杭州,到试水“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合肥,都在强化创新创业。

源头活水

在济南,产业发展实践中深刻理解创新创业内涵与价值的区域,当属济南高新区。

济南高新区获批之初,白手起家,最开始几年,GDP仅有两三个亿。2001年,高新区管委会从二环东路东迁到舜华路,开启“二次创业”。那一年,而今高楼林立的高新区中心区还是一片郊野,盖齐鲁软件园大圆环的时候,用拖拉机、小推车拉建材,重型机械踪影难觅。直到齐鲁软件园那座当时亚洲最大的单体环形建筑投用,中心区才有了第一批企业。

园区成立之初筚路蓝缕,但成功引进了普联软件、积成电子、金现代、兰剑物流等一批核心企业;出台了减免租金、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人才、技术、融资、市场等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成本,园区企业纷纷在短时间内成长壮大,为日后上市奠定良好基础。2006年,济南市获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十几年过去,济南资深软件企业依然对当年“减免、补贴一目了然”的软件外包政策津津乐道。

2009年,济南市因势利导,及时出台《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软件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充分运用资金扶持、市场开拓和人才引进等举措,齐鲁软件园又引进了NEC软件、日立、富士软件、优创等一批软件外包企业,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接包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产业从成本竞争向价值竞争升级。这为园区集聚人才等高端要素、最终向自主创新和产品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0年,齐鲁软件园孵化器投用;2012年,加速器银荷大厦投用。此后,奥盛大厦、鑫盛大厦、铭盛大厦、齐盛大厦等一批产业楼宇拔地而起,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空间载体和服务支持。装满上述载体的,是各种类型的创业公司。

这一时期,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济南产业化基地落户齐鲁软件园,济南市将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部署在高新区中心区,集成电路、量子信息技术开始萌芽发展。近年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雄厚基础,济南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等多领域持续发力。目前,高新区中心区已集聚各类科技企业8万家,各类企业装满300多座特色产业楼宇。昔日的发展洼地,成功跻身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支点。

2025年,全国各地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空天信息、半导体、量子科技……人们惊讶地发现,每次盘点未来产业家底,都绕不开济南高新区。原因无它,一个个鲜活的创新创业团队在这里聚集,丰满了园区的羽翼,塑造了园区的灵魂,铸就了优良的产业生态,技术的汇聚、裂变、交叉、融合催生出多条未来产业新赛道。

而今,齐鲁软件园创新创业再出发,提出“对标国际一流孵化器,打造创新创业梦工场”的目标,制定“1+N+1”的工作思路,即建设一个标杆孵化器,打造N个多功能创业空间,形成一个园区孵化品牌。瞄准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等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从政策、人才、融资、市场等多个维度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生态,擦亮园区区域创新创业高地的金字招牌。

齐鲁软件园发展史也是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该产业能够成长为济南主导产业之一,得益于在产业培育壮大期间,济南市从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市场开拓、投融资等各方面都有得力措施。

让“大象”和“蚂蚁”共舞

今日之济南,“工业强市”战略面临爬坡过坎,重提创新创业十分有必要。

起步区拥有国家战略,近年来经济发展实现高速增长,是全市工业经济的新引擎。起步区急需推动“5+2”主导产业链体系茁壮成长,到2035年实现“十年成势”,这需要创新创业来集聚发展动能。

济南高新区是全市工业第一大区,目前处于“三次创业”的关键期,面临既要强化项目接续、又要培育新增长点的考验。高新区需要塑强产业特色,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担当“招大引强”的“磁石”。

历下区是全市GDP第一大区,正面临发展空间受限和产业转型双重压力,需要靠创新创业激活存量空间、赋能产业升级、构建产业新生态。

审视全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无不面临挑战,而破局之路在哪里?在于把创新创业抓到手心里。这件事不好干,但必须干好。

对于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县,可以追求创新创业与招大引强的协同。既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也瞄准世界500强、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精准招商,让“大象”和“蚂蚁”共舞。

对于创新资源密集但产业转化弱的区县,应以创新创业为先,积极将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培育“校友经济”“院士经济”和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的创新氛围自然会吸引大企业前来建立研发中心。

对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急于寻求经济突破的地区,可以把招大引强作为突破口,但必须警惕“重引进、轻培育”的误区,要同步思考如何通过引进项目滋养本土配套企业,逐步培育内生动力。

新时期的创新创业工作,首在价值重构:必须从根本上摒弃单纯追逐经济指标的惯性,转向构建滋养创新生态的星辰大海。政策的生命力在于精准有力的“穿透力”,要真正摒弃“抽屉政策”;真正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直击企业发展的“穴位”,真正帮企业解渴纾困。

创新创业是构筑长远竞争力的坚实根基,是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济南不仅要高擎“双创”大旗,更要勇闯新路、率先突破,深刻谋划新时期创新创业的提升路径。

这是重大机遇,更是时代使命!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