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5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以《从科幻到现实的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商用》为题,对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脑机接口技术进行报道。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
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右转,好,翻滚!”在山东济南的这家实验室内,伴随着一道道指令的发出,几架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翻转,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称奇的是这些无人机的操控者并非手中握着遥控器的专业飞手,而是头戴脑电帽的实验人员。
“通过我们的脑机接口,采集实验人员的大脑的信号,然后经过算法滤波运动识别,可以判断出他想要下发的命令。”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民说。
脑机接口的工作原理可以这样简单解释,大脑在思维活动时会产生脑电波,脑机接口系统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设备之间的交互。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无线脑电采集系统也就是俗称的脑机接口,可以实现4k赫兹的采样频率。“4k赫兹的一个采样频率,一秒钟可以采四千个点,通过这么高频率的采集,我们可以对人的脑电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再对人的意图进行一个分析和识别。”李卫民介绍。
作为一项瞄向未来的前沿技术,脑机接口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涵盖医疗、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中医疗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记者在山东济南的这家实验室看到,实验人员穿戴脑控下肢外骨骼系统,依靠意念控制外骨骼,带动下肢完成行走、抬腿等动作,这一主动式康复训练系统为瘫痪患者带来了全新希望。他们可以通过主动的意念控制参与康复过程,从而更有效地锻炼肌肉力量,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我们是采用的这种非侵入式的方式,通过我们电极片和我们脑电帽,隔着头皮将这种微弱的脑电信号提取出来,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放大器,将我们信号放大到我们采集软件当中,通过我们这个算法就可以识别到用户现在正在想什么,帮助他们进行一整个系列的康复。”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脑机接口研究中心工程师王圣哲说。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