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何以成为农药工业总部企业聚集地?——解析“总部+基地”发展模式
发布日期: 2025-05-22 09:24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5月15日,宁夏银川,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度农药行业销售额5亿元以上企业名单。其中,中国农药行业销售额5亿元以上企业共有115家,里面有多家企业的总部(控股股东)在济南高新区。排名第二的润丰化工总部就在汉峪金谷。济南高新区集聚了一批农药工业总部企业。这批企业是怎么来的呢?

农药百强里的济南企业

最新公布的农药工业百强名单里,排名第二的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潍坊,总部在济南高新区汉峪金谷。润丰化工是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企业,把生产环节布局在潍坊的化工园区。2024年,润丰化工实现营业收入133.0亿元,同比增长15.8%。

农药工业百强榜上,排名第32位的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排名第75位的齐鲁晟华制药有限公司都是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齐鲁制药的子公司;排名第35位的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山东博兴,研发、运营总部在济南高新区的银荷大厦;排名第44位的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黄金时代广场;排名第62位的山东科赛基农控股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新泺大街786号;排名第97位的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注册地在章丘刁镇,大股东在高新区药谷产业园。

省会运营+县域生产

润丰化工建立了覆盖原药合成、制剂加工及生物技术的多层级研发体系,拥有济南、潍坊两大研发中心,以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CNAS认证实验室。润丰化工还是一家国际化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境外农药登记证7700余项,在境外设有90多个下属公司,在山东潍坊、山东青岛、宁夏平罗、阿根廷、西班牙、美国拥有制造基地,近几年蝉联国内农药出口第一。

润丰化工在济南布局了一家贸易公司、一家投资公司和一个研发基地,分别是:山东润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东润源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润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和山东大学等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

和润丰化工发展模式类似,先达农化也是把运营总部、研发、销售布局在济南,其产品大约45%出口海外。

生命科学城园区

农药工业属于典型的传统行业,但传统行业不等于落后产业,也不等于低端产业。像润丰化工、先达农化走的都是“高新区总部+外围生产基地”路径,由济南总部承担战略决策、投融资、市场运营、人才招引、产品研发等重要职能,在县域完成生产制造,其研发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全球,都是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

何以高新?

生物医药是济南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当前,济南市正以打造生物医药标志性产业链群为目标,围绕《济南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量质齐升,特别是医药、医美、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等细分领域不断迭代升级,向更广阔、更纵深的空间迈进。

济南高新区作为全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汇聚该领域企业4000余家,聚焦医药制造、医美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四大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产研融合新高地。

这里有政策支持。济南高新区为总部经济提供税收优惠、融资便利、研发补贴等政策。济南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支持生物医药(含农化)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企业总部可享受政策红利。

这里有产业协同。济南高新区已形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群,农药企业总部可借助区域内的医药研发、生物工程等上下游资源,形成技术协同。例如,农药创新与医药中间体、生物酶技术等存在交叉应用。

这里有科研优势。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落户济南高新区,高新区汇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400家,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8家,占全省约1/10。农药企业总部可依托济南的科研力量开展绿色农药、纳米制剂等高端研发,符合行业向“高效低毒”转型的趋势。

这里有高端人才池。济南高新区作为济南市核心人才高地,可提供化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支撑企业研发、管理和资本运作需求。

这里有金融资源。济南高新区是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拥有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方便农药企业接触资本市场,开展并购、上市等资本运作。总部设于济南高新区可强化企业的“高科技”标签,弱化“传统化工”企业标签,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这里有市场辐射力。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交通物流枢纽地位显著,总部设在济南便于覆盖华北市场及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业务。济南高新区的外贸进出口额占济南“半壁江山”,是全市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主战场,拥有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等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重要载体,企业在这里可以“链全球”。

综上所述,济南高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和销售),农药企业通过“总部+飞地生产”模式,既满足环保要求,又融入省会生物医药产业链,最终演变成农药工业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