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济南造”高端医疗器械勇闯创新路
发布日期: 2025-04-17 09:12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点击播放视频

基于激光光谱技术攻关成果自主研制了自动化血培养仪,将血液细菌感染检测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9小时以内,检测成本降低50%;自主研发的甲状旁腺检测仪实现对甲状旁腺精准定位,检测准确率超过96%;光谱式呼气分析仪的创新研发,大大提升医疗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体验……追“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奇异的光”之痕,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攻坚“卡脖子”技术,叩开了临床医学应用之门,实现高端医疗器械“济南造”。

创建高端研发平台

关键核心技术“开窍式”突破

走进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姜琛昱正带领科研团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7年前,姜琛昱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来到济南,成立了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驻济新型研发机构,该公司利用激光光谱技术,研制出了多款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医疗器械新产品,因地制宜发展先进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

“2018年从苏州来到济南工作,与我的教育背景有一定关系,医疗器械是交叉学科,我是山东人且本硕博恰好有工学、理学、医学三个不同门类的学位。”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姜琛昱回忆着七年前来到济南时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作为济南的“一号员工”,姜琛昱身兼重任。济南国科医工作为第一个落地济南的“中科系”院所,此前并无先例可循,一切工作都如同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需谨慎考量、大胆尝试;与此同时,他还肩负起繁重的科研任务,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攻坚克难。

经过七年的发展,从一人成长为几十人的科研团队,一次次打破国外垄断,先后研发出“光谱式血培养仪”“呼出丙酮分析仪”“甲状旁腺检测仪”等多款“济南造”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科研机构想要在一个地方扎根,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创新。”姜琛昱说,“我们通过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研发,打破国外垄断,让越来越多的国产化医疗器械产品落地并投入使用。”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人才“阶梯式”成长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姜琛昱深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姜琛昱坦言,七年前来到济南扎根时,这座城市的科技发展正处在蓬勃起步阶段,不少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人在这里探寻发展的舞台。

济南国科医工研发人员占比95%,平均年龄30多岁。在过去的几年里,姜琛昱带领企业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为科研人才提供创新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济南国科医工坚持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为驻济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积极与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开展研究生及博士后联合培养工程,助力科技人才实现“阶梯式”成长。

在济南工作生活的七年里,姜琛昱对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见证了济南这座城市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科系”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济南,从各个领域为济南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也为更多想要从创新领域谋求发展的科技人才提供了机会与平台。姜琛昱表示,“高端医疗器械行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需要汇集智慧之力进行研发与创新,才能让更多的国产化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于实验室,走到大小医院。”

实现“国产化”突围

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式”转化

科技创新之路向来充满挑战,将科技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形成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近年来,济南国科医工公司找准自身优势,倾力建设医疗器械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

姜琛昱指着一台设备向记者介绍道,这台设备叫“甲状旁腺检测仪”,可以利用激光技术精准识别甲状旁腺,实现术中实时、无损、高灵敏度检测。

近年来,甲状腺癌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而手术过程中因误伤甲状腺旁腺导致的术后患者功能低下,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

姜琛昱介绍,过去甲状旁腺的术中识别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肉眼观察,以及结合正负显影技术、荧光标记等手段。这些方法存在识别时间长、误差率高等问题。济南国科医工研发团队利用激光技术精准识别甲状旁腺,实现术中实时、无损、高灵敏度检测。

姜琛昱带领着科研团队正加快提升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惠及百姓健康。目前,基于激光光谱技术攻关成果自主研制了甲状旁腺检测仪、自动化血培养仪和呼出丙酮分析仪,三款仪器均通过二类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累计实现成果转化金额超千万元。

姜琛昱表示,“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新方法与新技术改变单纯‘国产替代’的思路,有效衔接抢占科技制高点与培育新质生产力,让更多‘济南造’高端医疗器械落地应用、惠及百姓。”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