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聚焦能源低碳转型、产业绿色集约发展、园区资源化、建筑升级改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深入探索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新模式。
一、五项政策协同发力务实减污降碳制度
制定并组织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八项重点任务,聚焦绿色建筑、能耗管理、氢能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配套实施四项专项政策,助推试点建设稳步推进。
绿色政策领域: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年内兑现绿色制造、节能降碳、绿色建筑、新能源车置换、绿电交易、光伏发电等领域183个项目。
绿色建筑领域:实施《关于发展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50余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建筑面积600余万平方米。
能耗管理领域: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强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的若干措施》,引导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梯度培育园区企业全面绿色达标。
氢能产业发展领域: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申请重大专项、支持首台(套)应用、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等方面推出18条举措,增强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多措并举优化服务释放减污降碳强劲动能
充分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优势,持续推进各类创新示范,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落实减污降碳工作积极性。
优化能源结构:创新了全市首个“1分钱”绿电奖励政策,助推扩大首都绿电绿证规模,两年来绿电交易量增长40倍以上。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清洁运输示范区试点,新能源班车占比由2023年的70%提升至80%以上,新增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动化率100%,电动叉车占比99%左右,率先建成2个零排放示范车队。推行“千桩计划”,全市率先实现平均0.9公里充电服务半径。
深化“无废城市”建设: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率100%。
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区内6个试点项目,扣除自身可再生能源后,通过绿电绿证和碳信用实现剩余碳排放抵消。
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提升减污降碳工作质效
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建成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占全市三成以上。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等关键环节,带动全产业链实现减污降碳。电商行业携手上下游伙伴,实施“青流计划”,从物流领域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已有超过30万家企业、亿万消费者参与其中;区内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建设绿色供应链,带动全球400余家供应商实现绿色升级,仅纸箱包装物已累计减少使用10万吨;区内电气企业获评 I 型五星级零碳工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持续完善“园区+供应链+企业”的绿色制造体系,促进全链条协同减污降碳。推动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建设,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升级,强化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节能管理。推动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等行业开展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项目落地。不断以生态“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来源:北京生态环境
编辑: 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