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环境公开透明,济南高新区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发布日期: 2025-02-20 09:17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2024年是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元年。这一年,高新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历史性跃居全市第一位,税收占比达92%、居全市百亿区第一位;新设立企业1.4万户,占全市新设企业的17%,继续位居全市第一位。济南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兴业的沃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济南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济南高新区持续为经营者提供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经营主体落地发展的意愿和信心越来越足。

优化法律宣传,“零距离”送到企业身边

2月10日起,《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正式施行。作为新《公司法》的核心配套制度,该办法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开通“新规护航”绿色通道,设立咨询专窗,广泛宣传新办法的内容和亮点,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与操作指导,引导企业依法依规办理登记业务。

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是政策宣传的“前哨堡垒”。2024年以来,结合新《公司法》实施,办事大厅通过LED大屏轮播、现场分发摆放政策指南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同时,聚焦企业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新媒体阵地宣传,策划推出“公职律师说商事”你问我答系列短视频栏目,在掌上高新APP、“自贸济高e站”政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更大范围地引导企业群众知新法、明新法、守新法,擦亮创新创业、诚信担当的营商环境底色。

针对企业法人、经营管理者、职工等群体,济南高新区政法系统常态化开展法律培训、法律普及和“以案释法”。通过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精准服务产业项目”普法服务,从“我讲你听”单向灌输向“你需我讲”双向互动模式转变,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2024年,开展“送法进企”活动100次,直接惠及职工3500余人次,通过“口口相传”,职工法律素养普遍提高,夯实了营商环境法治化的群众基础。

优化法律服务,护航企业扬帆远航

近日,山东某科技开发公司职工代表将一面绣有“解破产企业之困境,护职工权益暖人心”的锦旗送到高新区法院立案庭,感谢济南高新区法院在该公司破产案件处理过程中对职工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等权益的保障。

2024年,高新区法院主动融入全区工作大局,提升司法服务效能,聚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先后走进中国重汽、浪潮集团、齐鲁制药、山东高速等20家辖区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出具“体检报告”,为企业建档,定期更新,帮助企业提升法律意识,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开出“法律处方”35次,帮助解决企业用工、买卖合同、股权转让等法律风险和难题66个;与辖区30家企业、银行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作为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近三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打造齐鲁制药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累计培养79名调解员,前端化解力量不断提升,企业自主预防化解劳动争议能力显著提高。2024年,济南高新区政法系统深入开展“护企优商、助力发展”服务项目深化年行动,全力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法服务。全年解决企业用工、买卖合同、股权转让等法律风险和难题66个,2024年以来累计为辖区企业挽回或避免损失2780余万元;企业内部调解各类纠纷267件,调解率98%,绝大多数纠纷“不出厂区”,有效防止劳动纠纷转化为案件,实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双赢。

针对高新区内重大项目多、小微企业多、职工用工多、劳动纠纷多的“四多”特点,济南高新区劳动争议仲裁院探索创新“N+5”劳动争议速裁调解模式,将“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辖区劳动纠纷案件“全面兜、一地办、闭环解”。新调解模式自2024年5月初探索实行以来,效果显著,累计运用该模式快调快结劳动纠纷290件,调解成功率达72%,其中45%案件当日办结,在后续电话回访中,群众满意率高达98%。

深化信用修复改革,营造诚信经营氛围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围绕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着力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完善信用监管制度体系,实施深化信用提升行动,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不断完善信用赋能政策措施,为推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夯实信用基础。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信用修复措施,持续深化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帮助企业及时、便捷修复信用记录,减少负面信用对正常经营的影响。

线上线下,双通道受理。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开通线上信用修复办理,建立“每日查”制度确保申请信息及时受理。线下信用修复“一口对外”,综合经营异常名录、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严重违法失信名单3种类型服务,连通“信用中国”平台实现跨部门受理、修复。

精简材料,高质效办理。信用修复办理过程中,不再要求市场主体提交年度报告书、年报已公示截图、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材料,办理材料压减40%。未年报经营异常名录修复办理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减到1个工作日,办理时间压减80%。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修复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减到7个工作日,办理时间压减50%。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修复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减到3个工作日,压减80%。

关口前移,包容性服务。对于线上申请材料缺失的,允许企业“随办随补”并指导企业线上完成提交,对于不符合修复条件的明确告知并给予企业整改期。对于急需办理融资贷款、参与招投标等重要事项的信用修复申请开通“信用绿色通道”,按照“首人负责”原则快速办理。畅通书面、邮件、短信、网络等多元化渠道。推行“两书同达”靠前提醒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企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一并送达,便于企业及时掌握办理进度,降低失信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