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位于济南高新区的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几名技术人员监控着屏幕上的数据。这座被评为山东省“零碳工厂”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正同时满足着中国本土和海外市场的订单需求。
费斯托(Festo),这家成立于1925年的德国自动化巨头正以其深耕中国的战略布局和敏锐的本土化创新,成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以技术创新赋能“中国智造”高质量发展。
百年德企的本土化深耕
作为一家成立百年的德国家族企业,费斯托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传统。1993年,费斯托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将德国先进的气动和电动自动化技术引入中国。
“今年正好是我们成立100周年,我们进入中国也已32年了。”费斯托大中华业务区副总裁、济南全球生产中心厂长陈峰介绍道,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费斯托敏锐地察觉到本地化生产的重要性,不断加码、深化在华投资布局,落地济南正是其重要一步。
2007年,费斯托收购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气动工厂——济南华能气动元件有限公司;2012年,将其升级整合后成为费斯托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一环;2017年,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并于2021年全面投入运营,成为费斯托目前在全球最大的生产中心。
当走进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各产线上自动化产线有序运转。“大家日常喝的啤酒、饮料、矿泉水,像青岛啤酒、茅台、五粮液的生产线都会用到我们的产品。”陈峰举例说。
费斯托的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自动化领域。食品包装、汽车制造、太阳能光伏、锂电、生命医疗科学、制药、3C行业等各个领域产线上都可以看到费斯托的身影。
如今,济南全球生产中心已成为费斯托实现本土化的重要一环,2024年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零碳工厂”,成为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企业。
全球生产中心为何选择济南
为何将全球生产中心落地济南?费斯托大中华业务区副总裁、济南全球生产中心厂长陈峰指出,这一决策基于多重优势的叠加。
济南具有良好的产业土壤和营商环境。济南拥有完备的制造业基础,从高端装备到电子信息,从新能源汽车到生物医药,丰富的产业门类为自动化技术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中国的本地供应链非常完备,各个行业门类都能找到相应的合作伙伴,这在别的国家没有那么齐全。”陈峰在采访中表示,在新厂区建设时,政府实现了“四证齐发”,创造了建筑领域规模以上外资项目快速审批的记录,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同时,济南的人才优势明显。山东深厚的职业教育体系与费斯托“双元制”培训模式高度契合。目前,济南工厂已培养300余名技术工人,为稳定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济南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基础设施配套也十分完善。从核心零部件到配套服务,济南工厂能够快速获取优质资源,而稳定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保障了生产效率。陈峰特别提到,“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在全球独一无二,这是许多国家难以比拟的。”
德国技术与中国速度同频共振
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费斯托充满信心。中国已成为费斯托全球第二大本土市场,对公司全球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工业自动化需求仍然旺盛,尤其是在新能源、半导体、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陈峰表示,“今年业务增长最大的是半导体行业,有超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人工智能、低碳可持续等产业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为费斯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费斯托持续深化本地化战略。“我们将进一步持续加大本地化的战略,聚焦在中国的这些高速增长的行业,将德国的技术与中国速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陈峰说。
目前,费斯托在中国有200多名研发工程师,专注于产品技术研发和客户创新。每年有超过100款非标定制产品推出,创新动能持续提升。
“我们会把很多新的技术研发创新,结合中国的强大生产制造供应链能力,包括济南工厂的生产制造和周边供应链配套能力,一起开发。”陈峰介绍。
德国技术与中国速度的这场“联姻”,正在齐鲁大地这片制造业热土上结出硕果。未来,费斯托将继续深化本地化战略,与中国携手迎接下一个百年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