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洁生产工作新形势浅析
发布日期: 2024-08-23 13:52 字体:【 信息来源: 高新区环保分局
浏览次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王璠

清洁生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后30余年来,历经引进消化吸收、到部门规章、再到法制化阶段,最终形成完善的清洁生产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的清洁生产工作已形成包括《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指南》等法律法规的法制体系、包括《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有毒有害物质名录》《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了国家及省级层面的清洁生产专家库,拥有3600余名与清洁生产相关的各学科专家;在国家层面培训5万余名清洁生产审核人员,服务于各类清洁生产审核咨询工作;全国每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由几十家发展到2020年的1万余家。清洁生产在污染物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仅以“十三五”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削减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 35.5万吨、氨氮 4.7万吨;削减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65.87万吨、氮氧化物52.15万吨;实现节电 2646万兆瓦·时、节煤7.1亿吨、节约天然气71383.6万立方米、节约原油 266.3万吨,总计产生经济效益 1412.97亿元,累计减排二氧化碳41.8亿吨。

清洁生产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地方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造成清洁生产工作形式主义、程式化、走过场,背离了清洁生产工作的宗旨,清洁生产绩效无法充分体现,导致企业对清洁生产工作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给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021年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个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在新时期国家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以来首次印发的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标志着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新的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方案》的出台,系统分析了当前清洁生产工作的现状、结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及碳达峰碳中和形势,给清洁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指导全国各地有序推进清洁生产,对于“十四五”期间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清洁生产推行工作迎来了一个开拓创新的新局面。

按《方案》的工作要求,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荐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的通知,在能源、冶金、焦化、建材、有色、化工、印染、造纸、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领域共征集一百余项推荐技术,经专家评估和现场核实,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有20项技术纳入《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两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的通知,两批试点共启动94个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其中包括,重点行业33个,化工园区26个、区域协同1个、简易审核2个、单一园区10个、综合园区22个,涉及化工、有色、轻工、包装印刷、钢铁、汽车制造、建材、能源等多个重点行业。据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涌现出众多具有明显创新性的典型案例,从组织方式上看,形成了“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引领、科研机构支撑、金融资本引进、技术团队服务、其他用户辐射”的“政-产-研-金-服-用”的多方联动机制;从审核方法学上来看,突破了传统的“7个阶段、35个步骤”审核程序;从技术支撑方面来看,形成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绩效指标”“管理指标”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原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多方位拓展。

根据《方案》的要求,新时期清洁生产工作,仍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工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仍然是工作重点。工业领域尤其是发电、化工、石化、钢铁、水泥、玻璃、有色冶炼等重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因此在工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首先要严格遏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盲目上马,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高能耗高污染纳入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其次是在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等清洁能源使用的同时,推行集中供热、余热发电等能源高效清洁化使用方式;再次是在能源、冶金、焦化、建材、有色、化工、印染、造纸、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推广以“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为特征的清洁生产技术。“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开展了有色、电镀、皮革等10个重污染行业的清洁化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降低,清洁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在当前臭氧污染问题频发的情况下,从源头上削减VOCs的污染显得尤为重要,如采用水性、粉性涂料代替传统油性涂料。

清洁生产由工业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清洁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包括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行业等。

农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工作将逐步提上日程。随着以“农药、化肥、农膜、大型机械化”为代表的石油农业全面推广,农业领域的污染和碳排放日益增加,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农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工作将逐步得到重视。首先是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推广测土施肥、有机肥还田、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清洁施肥技术,推广靶向农药、低量精喷等精细施药技术和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技术;其次是推行农业节水技术,包括农田用水的精细化管理,如喷灌、微灌、滴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同时推行节水型畜禽养殖技术;再次是农业固体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固体污染物主要包括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等,其资源化利用也是农业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畜禽粪污肥料化还田,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废弃农膜的回收再加工再利用等技术。

其他领域的清洁生产工作亦将稳步推进。建筑业推行绿色建造技术、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以及现有建筑设施的节能改造技术,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认定等;在服务行业推行循环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技术,推行节能节水节约一次性用品等措施,在电子商务/快递包装领域推广使用可循环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包装物的使用等;在交通运输领域,推行“公转铁”“公转水”“公水铁多式联运”等运输模式,推行主要港口以疏港铁路、水路、封闭式廊道、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绿色集疏运体系等。

清洁生产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当前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为基础,总结经验提出创新的审核模式向其他区域、园区、行业推广;完善技术支撑体系,逐步以清洁生产团体标准的模式迅速扩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行业覆盖面,同时在现有《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征集、示范、应用及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逐步扩大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的涵盖范围;针对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激励力度将不断增大,如在污染第三方治理、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税收政策优惠,清洁生产评价和审核结果作为阶梯电价、用水定额、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管控等差异化管理的依据等。

信息来源:中国生态工业

编辑: 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