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发布日期: 2024-06-05 09:16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建多业态融合街区为发展添活力

巨野河街道庄科管理区党总支书记王杰

济南高新区巨野河街道的赵家鹊山村、王家鹊山村、逯家鹊山村和孙家鹊山村俗称四鹊山。随着济南高新区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高新东区各村庄纷纷拆迁上楼,四鹊山由于坐落于山间而没有被纳入村庄改造规划。“不上楼也要高质量发展,街道党委一直牵挂着四鹊山的振兴。”巨野河街道庄科管理区党总支书记王杰欣喜地告诉记者,四鹊山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已启动建设,一期工程年内将建成投用。待到今秋小米开镰,广大市民就能到四鹊山体验乡村旅游,参加研学。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当乡村逐渐变成城市社区的时候,历史记忆和乡情乡愁如何保留和活化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2023年下半年,巨野河街道启动四鹊山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项目规划设计。该实践街区包含鹊山四村全部村域面积,根据“片区引领、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美学唤醒乡情乡愁”原则,秉承“乡愁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四生共振,五态融合”,按照现有村庄建设和规模特点,充分发挥“添、适、地、利”的优势,谋划将四鹊山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打造成一个“农业+文旅+研学+康养”等多种业态融合,集产、学、研、游、养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

据悉,通过村庄整治和内容置入两大手段,该项目优先确立以王家鹊山村为重点发展片区,示范带动鹊山四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建设。根据规划,项目将建设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供销社、五槐广场等景点。此外,设计团队围绕“鹊文化”还规划设计了多个小节点。目前,四鹊山文明实践街区的选址、规划工作和设计方案已全部完成,具备施工条件,计划今年9月底前完成一期项目施工。金秋时节,广大市民游客就能来此体验乡村旅游,顺道在原产地购买地道的“臻品鹊山”小米。

“四鹊山紧靠旅游路,交通便利,空气好、风景美。四村庄由一条山路串联着,四邻八舍你帮我让的联系纽带比别的乡村更紧密。加上四鹊山一带流传着神医扁鹊的故事,这让四鹊山具有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潜力。”王杰介绍。

土地流转“转”出乡村致富路

遥墙街道王家楼村党支部书记杨晓芹

走进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王家楼村,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无边的麦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幅“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生态农业画卷呈现在眼前。

“王家楼村位于遥墙街道黄河滩区,这片沃土一度存在耕地细碎化、土地闲散化、撂荒耕地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展土地集中流转和规模化利用工作,结合撂荒地整治,村‘两委’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到户,流转土地52公顷,把零散土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遥墙街道王家楼村党支部书记杨晓芹说。

为探索村企合作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经遥墙街道党工委牵线搭桥,河套管区领导带着王家楼村“两委”成员,先后到山东云公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延峰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探讨村企合作模式,最终顺利与济南延峰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杨晓芹说,为将土地流转顺利完成,3个月时间里,村“两委”挨家挨户走访,做通235户村民思想工作,将原本零散的小块农田重新进行整合,荒废耕地被利用起来。得益于全新的村企合作模式,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2万元增至90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的目标。

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仅省心省力,还能出去多打一份工、多一份收入。在村“两委”的帮助下,退役军人刘斌承包村民流转土地,建设济南聚合源农场,成为新农人。目前大棚内种植博洋甜瓜、火龙果、小番茄、红玉西瓜等作物,亩均效益达2万多元。

在遥墙街道党工委支持下,王家楼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立足农田资源禀赋,探索出了一条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土地流转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挂上“快进挡”。通过土地流转,不仅更有效地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还解决了村内劳动力老龄化等诸多难题,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助力,激发产业新活力

临港街道四风闸村党支部书记王如虎

青砖黛瓦、古楼高墙,稼轩故里,诗书传家。走进济南高新区四风闸村,眼前的村庄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旧模样。

“四风闸村面貌大变样始于2023年8月2日。”四风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如虎告诉记者,那一天,市农业农村局批复同意临港街道四风闸村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创建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10月29日签订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建设施工合同,合同总金额约1500万元。

据王如虎介绍,四风闸村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启动以来,临港街道专班靠上、专人盯上,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同时,持续开展稼轩文化的宣传、交流、推介、演艺等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聚力讲好高新特色和稼轩文化深度融合的和美乡村故事。

四风闸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创建项目包括多项施工内容。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污水、雨水工程,道路、路灯工程;环境提升项目包括村庄建筑立面改造、闲置空间的景观提升、全村道路两侧花池绿化、村庄标识及宣传栏等;乡村文化项目提升主要以辛弃疾为精神传承,提升改造“一馆一林一楼一树”,将四风闸村打造成为稼轩故里文化园;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主要包括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医养中心和卫生间工程等。

得益于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创建项目的开展,昔日“困”于破旧小院的辛弃疾“手植槐”不仅露出真面目,还被打造成一处精致的街心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原先破败的任氏民居是辛弃疾祖宅后花园所在地,即“辛家花园”,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任氏民居得到加固修缮,“辛家花园”也将得以重建。

自打修了街心公园,村民每天晚上都在这里唱歌跳舞、健身拉呱,别提多美了。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广大村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和美乡村项目得到上级政府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王如虎说,和美乡村项目不仅显著提升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更深入挖掘了稼轩文化资源。结合和美乡村建设,村“两委”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今年实现村集体收入50万元。后期,随着稼轩文化风貌带的逐步建成,有望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到四风闸村领略稼轩文化。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