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穗色盈,蝉鸣夏始忙。”眼下,济南高新区3120公顷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一台台大型收割机穿梭在麦田中,将麦穗卷入机器内部,经过脱粒、清选等工序后,金黄色的麦粒便源源不断地从机器口倾泻而出。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农户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位于遥墙街道的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银河试验农场内,科研人员正手持镰刀,弯腰割麦,他们扎进一片金黄的麦浪中,对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着细致的收割取样。
该农场承担着优质专用小麦种质资源搜集与品种选育项目,科研人员引种特色优质小麦种质资源后,通过田间产量性状调查以及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的手段筛选骨干亲本,再通过杂交选育高产优质的特色小麦品种。目前,农场已引进紫色小麦、蓝色小麦、黄色小麦、糯小麦等特色优质小麦种质190个,选配杂交组合120个。
“由于每个小麦品种只需要收集一部分麦粒进行试验,我们选择人工收割、筛选,以保证小麦品种的完整性。收割的小麦经过对比、筛选、淘汰,优中选优,将高品质的小麦品种推向市场,进行大量种植,这个周期会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银河试验农场负责人魏训培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相距不远的遥墙街道王家楼村是另一番景象。
王家楼村土地平整肥沃,是街道的“粮仓”。种粮大户王延峰正抢抓有利天气,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起伏的麦浪中前行,不到20分钟,一大片麦田就颗粒归仓了。当问到今年小麦收成如何时,王延峰自豪地说:“今年小麦收成特别好,我们农场内的麦田全部实现机械化收割,再用上专门运输小麦的拖拉机,效率就更快了,一周内收割工作基本完毕。”
近年来,遥墙街道加快开展土地集中流转和规模化利用工作,结合撂荒地整治,各村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到户,把零散土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村民通过土地返租、股份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据悉,为确保夏粮稳产丰收,济南高新区围绕“三夏”生产早安排、早动员、早准备,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先后制定“三夏”农机化生产、小麦等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小麦机收应急处置等指导方案;组建农机作业应急抢收服务队,开展农机集中检验和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维护机收车辆“绿色通道”安全畅通,保障“三夏”生产有序推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组织测产专家对小麦进行抽样测产调查,确保小麦测产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据统计,今年高新区小麦种植面积约3120公顷,预计6月中旬麦收基本结束。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