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看济南高新区如何先立后破?
发布日期: 2024-04-01 10:10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2024年,两会热词数新质生产力热度居高不下,从城市、到行业、企业都在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济南高新区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都属于新质生产力,这与济南高新区30余载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息息相关。作为济南高新区成立最早的产业园区,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高新区第一个国家级孵化基地,和济南高新区其他园区相比,该园区的产业布局更加偏重产业链前端,科技创新优势明显,源源不断为辖区培育、输出新质生产力。

一路走来,济南高新区也用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无法一蹴而就,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先立后破。

“从0到1”

托起高新区产业根基

创业服务中心1992年10月成立,是国家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创服中心最早的办公地点在创业大厦,后搬迁至火炬大厦,大陆机电、积成电子等与济南高新区“同龄”的企业,都是创服中心的首批孵化企业。法因数控、神思电子、元隆生物、万博科技、尼克焊接、深蓝机器、蓝孚生物、贝斯特环境、博安智能等一批优秀企业从创服中心起家,从小规模企业成长到今天的行业领军企业乃至上市企业,奠定济南高新区的产业根基。

从上述企业的经营业态可以看出,早期创服中心所培育的企业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都有涉足,这三个产业也正是济南高新区当前的主导产业。

从2014年迁址到章锦片区开始,创服中心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从那时起,园区的产业孵化方向逐步聚焦到生物医药,进入了从“立”到“破”的新阶段。

从1到100

生物医药产业多赛道发力

龙头企业也在从“立”到“破”。

近日,济南高新区“从春天出发”2024年媒体园区行走进齐鲁制药,国际领先的制药工艺和生产线、以国际品质赢得全球市场的出海业绩单,无不诠释着中国制造的魅力。扎根济南高新区多年,齐鲁制药从昔日的“仿创结合,以仿为主”“创仿结合,以创为主”,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仿创并重”阶段,靠的是通过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去实现自我突破。

2023年,该集团研发投入44.3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11.4%,“十四五”期间预计研发投入将超200亿元。2024年,齐鲁制药预计上市新产品34个。该企业的产业园西侧,生物医药超大规模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主体已经拔地而起,该项目属于山东省重大项目,列入2022年省重大项目库和省新旧动能产业攻关项目支持。“项目预计六月进行设备安装,明年投产,该项目的实施,将给齐鲁制药带来工艺和产能的双提升。”齐鲁制药集团助理总裁郭传珍介绍。

同样位于创服中心,磐升生物基于“再生医学”底层技术,从孵化企业起步,先后培育出四大产业板块,成立4家独立公司开展生产经营,更在创服中心拿地建设磐升生物产业园,招引近40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抱团发展的态势。银丰生物集团瞄准世界生物医药科技前沿,以“细胞+基因”双引擎创新驱动发展,在全国率先打通覆盖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

这一时期,济南高新区招大引强,“侨梦苑”、中关村领创空间等重大孵化平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先进院、中国科学院国科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都被济南高新区布局在创服中心园区,集聚科创要素、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的用心非常明显。

在强大的平台支撑下,创服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孕育出三个细分赛道,其中,生物制药领域以齐鲁制药领军,实力雄厚;医疗器械领域已经形成企业集聚和一定的产业基础;细胞与基因赛道经过多年耕耘,走到产业周期爆发的前夜。3月11日,园区企业齐鲁细胞的一款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批临床试验,在不久的将来,这款干细胞药物将造福肝硬化患者。

从100到无限大

新产业未来可期

厚植沃土精耕细作,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力支持企业强化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园区拥有各类企业3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瞪羚企业33家、市级瞪羚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199家。

随着15.8平方公里空间逐步被3500家企业填满,创服中心的产业方向在不知不觉间走向再次破局。

“2024年,济南高新区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创服中心科创实力雄厚、产业成熟度高、地理区位优越,这些是创服中心的优势;同时,园区面积小、发展空间受限,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短板。”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沈巍认为,新时期,创服中心必须再一次立足园区实际,做好腾笼换业、产业升级文章;做好与章锦综保区融合发展的文章,以亩均论英雄,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占据齐鲁科创大走廊起点,创服中心的产业方向再次从“立”到“破”。在梳理园区企业类型、科创实力基础上,园区将产业方向从高度聚焦生物医药转变为“多赛道发力”。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三个生物医药赛道基础上,园区重新开辟智能交通、空天信息、集成电路三个赛道。其中,智能交通领域已集聚20多家企业,产业规模约50亿元,初步构建“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一体发展格局;空天信息、新材料产业作为前沿产业,未来大有可为。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