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力量丨累计申请专利120余项,和普威视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
发布日期: 2024-11-20 11:12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编者按: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开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部署未来产业。济南日报联合济南高新区开设“寻找‘新’力量”专栏,寻找能够代表济南高新区未来的“新”力量。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社交媒体强势“刷屏”,展品覆盖“陆、海、空、天、电、网”全领域,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展品集体亮相。成果转化展区H13B12号展位热闹非凡,这是济南高新区企业和普威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第二次参加展会,此次参展该公司携低空空域管控、无人作战平台、边海防智能防控等多项解决方案及创新成果亮相。

和普威视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光电侦察装备配套商,是国内最早涉足激光夜视、红外热成像等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和普威视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专注全天候多光谱智能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综合运用多光谱成像手段,以及基于AI的图像分析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远距离、高清晰、智能化、多用途、全天候、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光电系统解决方案。

坚持自主创新 打造全天候多光谱智能成像技术新标杆

记者走进和普威视生产车间,车间左侧一台台设备有序摆放着,工人们正各司其职地忙着装配;车间右侧,工人正专心致志地对设备进行调试。连接设备的电脑显示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距离此地2公里外的马路上,一个人正骑车前行。当天,济南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200米。

“我们这台轻型光电转台采用红外成像的技术,只要镜头内存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就会被传感器采集到,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和普威视光学部部长韩凛告诉记者,这种采用特殊热成像技术的设备,能够穿透“屏障”接收光线,具有很强的透雾能力,在恶劣天气下可以观察到更远距离的目标。该设备目前应用于边海防智能视频、基地及重点区域安全监控、反无人机跟踪与识别等领域,服务军、民、贸三大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建有国内领先的激光、红外热成像、伺服转台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拥有多条技术领先、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形成集焊接、装配、调试、老化、包装为一体的体系化生产流程,配备科研、生产、加工、试验、检验测量设备,有效保证产品严格的生产工艺和环境适应性要求。

截至目前,和普威视累计申请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拥有省、市级多个研发平台,与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获评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

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2024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随着低空领域的开放、无人航空器技术的成熟及应用的普及,“低、慢、小”目标的管控识别体系逐步成为低空经济繁荣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和普威视在本届航展上展出的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正是服务于国家低空安全和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据了解,该管控系统具备全天候、全维度的低空监视能力,已成熟应用于香港国际机场、中非论坛安全保障、山东·青岛上合峰会等重要场所,为国家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系统结合无线电频谱、相控阵雷达、制冷型光电转台以及导航、诱骗和反制、打击设备,能在10公里范围内探测到无人机,6公里范围内可以对无人机进行目标识别,同时实现自动跟踪,有效防御无人机的侵袭,保护人员、设施的安全。”和普威视副总经理王卫光介绍。

从“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成功发射,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再到制定出台《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打造“低空+”新业态,济南正抢抓新质生产力新赛道。越来越多像和普威视这种在新质生产力关键环节有“专长”的企业,在随着济南的城市战略而快速成长。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