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2-02-18 16:53 字体:【 信息来源: 高新区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2021年以来,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立足“东强”发展格局,聚焦重点工作,在重大项目落地、招商引资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一、2021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1年,中心超额完成年度各项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全年完成34.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 109.96%。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完成12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25%。其中,工业投资预计全年完成24亿元;工业技改投资预计全年完成16.75亿元。引进市外投资预计全年完成上报58.3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4.2%。实际到账外资全年任务总量为1.219亿美元,预计100%完成全年任务。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全年完成17.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 145%。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预计全年完成6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61%。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零售额预计全年完成1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225%,主要因为华熙医疗器械线上销售情况良好,今年完成增幅较大。进出口总额预计全年完成7.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全年完成2.8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

2022年一季度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2021年全年可完成34.2亿元,按增长15%计算,预计2022年一季度任务量为8.65亿元,一季度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7亿元,超过预估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021年可完成127亿元,按增长15%计算,预计2022年任务150亿元,一季度任务量为33亿元,预计可完成任务目标。引进市外投资2021年全年任务47亿元按照15%增涨幅度,2022年预计任务54亿元。一季度预计任务量为11.9亿元,预计可完成提报。实际到账外资2021年全年任务总量为1.219亿美元2022年按照增长15%计算,一季度任务3084万美元,建议:盯紧城建集团香港发债5000万美元一季度到位;持续推动生命智谷600万美元、互联网医保大健康3000万美元、能源集团2000万美元加快进度,早日实现外资到帐;持续对接城发集团、济高控股等境外发债或境外上市的大型企业,以外汇融资完成指标,努力对接日韩外资项目,增加外资招引渠道。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021年预计全年完成17亿元按增长15%计算,预计2022年任务19.55亿元。库内最大贡献企业(占比35%)“同科供应链将转入规模以上贸易库进行统计,“鼎舜医疗器械”将转入工业库,须协调服务业办对2022年任务调整,协调服务业办将同科供应链、鼎舜医疗器械基数刨除,按比例减少任务量后,可完成一季度任务。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2021年预计完成68亿元,15%增长计算,预计2022年全年任务78.2亿元,一季度任务17.2亿元,预计可完成。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零售额2021年预计全年完成10亿元,2022年预计任务将大幅提高,按增长15%计算,约11.5亿元,一季度预计约2.53亿元,预计可完成。进出口总额预计2021年完成7.2亿元15%增长计算,预计2022年任务为8.28亿元,一季度任务约1.82亿元,预计可完成。

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加大对上协调和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调度,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心在建项目40个,其中被列入省重大3个、省优选4个、省补短板项目1个、省新基建项目1个、省重大储备项目1个、市重点14个。

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落地项目建设中科院电工所项目试验区一期已交付使用,二期已竣工验收;科研区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装饰安装,预计2021年底全面竣工交付。中科院理化所一期项目2020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1.36万平方米的A-1车间已竣工并交付理化所使用,其余部分已全部主体封顶,正在进行装饰安装施工,预计2022年底全面竣工交付。空间应用中心项目地块集体土地已完成征收,地上物除高延成一户院墙及临街二层建筑外,已拆迁补偿完毕。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项目地块所涉集体土地已拆迁完毕并于2021年4月取得征地批文,所涉国有土地已于2021年8月完成收储,所涉征而未供土地(洪楼工业园)已于2021年11月签订清退补偿协议,除易安检测线车间外已拆迁完毕。项目用地规划意见已于2021年11月取得,正在推进土地划拨工作,一标段总包单位已招标确定并进场拉建围挡、平整土地。

加快培育生物医药超级生态山东大生命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一期已完成临建设施,基本完成A区6个楼体±0米以下结构施工,预计2022年底完成部分楼体封顶。国家(山东)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项目已完成立项,取得二标段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图审合格意见书、土地使用证、施工许可证等。彩龙路以西地块(二标段)包含7个楼体。其中6#楼已封顶,其余楼体正在进行负一层或一层结构施工,预计2022年2月封顶。2023年全部交付使用。彩龙路以东地块(一标段)初勘已完成,2021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全部完工。世界透明质酸谷项目首开区30亩计划2021年12月底前开工,一期规划用地800亩作为产业聚集区、252亩作为一期启动区将于2022年全面开工建设扁鹊健康小镇项目(一期)已完成立项,取得规划咨询意见,已申报济南市新型产业用地认定工作,已申报精准用地联合审查。现场已完成土方开挖完成(约20万m³) ,地基处理全部完成,边坡支护锚杆钻孔完成。项目于2021年1月26日停工并在高新国土监督下进行基坑回填2021年3月17日完成整改修复。

四、招商引资实现突破

2021年,中心招商引资工作更加注重精准化、实效化,强化产业研究、拓展招商渠道,落地项目质量显著提升,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全年已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41.38亿元;待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60.7亿元;待上会项目4个,总投资50.5亿元;储备在谈项目6个,总投资322.25亿元。与华熙生物、福瑞达等重点企业开展联合招商活动,重点引进透明质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运用银丰、迪亚等产业载体的专业招商能力,拓宽招商渠道,精准宣传,跟踪落地。与济高控股、财投结合,实现资本招商突破,通过资金+加载体+政策模式引进优质项目落户。

五、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生命科学城将按照“一个主线、两个布局、三个跨越”的总体思路,以围绕国家战略发展为主线,布局载体建设、双招双引两大重点工作,实现产城融合、企业培育、产业影响力三个新跨越,力争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中保持第一方阵发展态势。

(一)谋划两大布局,聚焦产业发展

1.布局载体建设,构建“五个一”发展新格局。“一城”依托中科院科创城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国家科学中心落地,聚焦产业发展方向,瞄准中科院系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努力在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一谷”以世界透明质酸谷建设为契机,聚集透明质酸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机构招商落地,打造国内知名的“江北医美之都”。主要建设包材配套基地、化妆品OEM&ODM代加工基地、药品生产基地、器械生产基地、保健食品产业化基地、宠物用品生产基地等,计划引进医美、化妆品产业项目500个。“一镇”立足扁鹊健康小镇建设,继承扁鹊遗产,加大与盈济堂、宏济堂等传统民族药物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中医药全国性平台优势,打造真中医、真中药、真疗效的临床高地,使之成为以民族药物为主导的企业聚集区。建设中药材数字化交易中心,逐步形成集处方流转、智能化煎煮、互联网配送、智慧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共享智慧中药房”。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十四省中药材联采联售平台,吸引中药饮片、中药物流企业落户到园区。“一院”加速山东大生命科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重点推动苏州纳米所生化平台落户山东大生命科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计划参照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运营管理模式在大生命科学院复制建设纳米所生化平台,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具体管理运营,聚集国内外顶尖研发团队,辐射区内、济南市、山东省生物医药企业,提高研发实效,加速研发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结合山大药科院、第一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优势学科资源引进研发企业、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落地。“一平台”围绕国家(山东)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建设,争取国家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分中心落地,打通审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创新产品审批速度,在创新监管服务上实现新跨越,通过药品、医疗器械上市进程的提前,力促企业产品抢抓收益黄金期,从而进一步吸引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企业围绕监管优势资源落地。

2.布局双招双引,狠抓高质量项目落地。一是围绕总部企业招商,聚焦四大产业方向,策划启动英盛总部大厦项目,引进美国赛默飞研发中心、日本岛津、瑞士龙沙、美国沃特世等一批世界500强、国际知名企业总部项目落地二是围绕龙头企业招商,加强与产业资本合作,借势华熙生物、齐鲁制药、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影响力,将其信息渠道、商务伙伴、上下游供应链等优势,促进以商招商。三是围绕产业链招商,围绕透明质酸、检验检测、基因细胞药物等产业,找准产业链缺失,着力在强链、补链、扩链上做文章,构建上下游协同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四是围绕创新招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经贸机构的合作,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采用引进与培养结合,集聚一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急需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五是围绕外资招商,加强外资成分企业对接频率及服务力度,促进互联网医保等项目外资到账。通过透明质酸谷建设加强日韩交流合作,筛选日本参天制药、日本秀一化妆品株式会社等重点企业,通过高新控股合资建设生产研发基地、建立OEM/ODM委托加工厂等多种形式,在日韩方向招商引资拓荒破题。六是围绕大型活动招商:一是工信部、市场监管局、科技部生物中心火炬中心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召开全省医药工业百强招商会。二是联合银丰国际生物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生物产业生产制造招商团队,赴苏州、上海召开专题招商会。三是联合华熙生物组建医美抗衰产业招商团队,举办世界透明质酸大会。四是赴广州、成都召开专题招商会。五是联合互联网医保集团策划召开世界中医药互联网大会,引进一批中医中药项目落地

(二)构建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影响力新跨越。一是借“园区+公司”发展新趋势,加强产业导入协同,产业载体建设协同,园区发展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充分利用高新控股在资本运作、上市公司资源、园区运营等天然优势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借助济高控股外地招商办事处布局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粤港澳优质产业资源外溢。依托科技转化经济公司培育孵化苏州医工所、苏州纳米所电镜、内窥镜、PCR检测仪等项目二是联合高新财金协同探索“产业+基金”模式,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发挥高新发展上市公司平台积极作用,推动项目并购和金融投资,鼓励齐鲁制药、福瑞达、华熙生物等龙头参与基金设立,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生物医药企业的直接融资投入,快速打通产业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提前谋划指标,力争明年一季度开门红。一是全面分析2022年度各项经济指标统计口径及变化,创新挖掘新增统计角度。二是解决项目在手续办理、土地供应、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力促在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确保中心工作走在前列。三是全面掌握企业、项目发展情况,加强项目策划水平,地毯式收集企业投资信息,最大限度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市外资金等经济指标贡献。深度挖潜园区入驻企业产值投资、资金到账、税收等各项指标,策划项目入库纳统,实现一季度指标开门红。

未来园区将紧扣三区叠加历史机遇,立足高新东区,按照“一二三”总体思路,发挥“园区+公司”体制优势,全面发力,重点突破。竭力推动科教研医融合发展,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和跟踪制度,树立生命科学城品牌,提升生命科学城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形成生物医药新的增长极,打造东部城市新名片。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过8000家,培育规模过百亿的企业5家以上,到“十四五”末,进入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前三强。


编辑: 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