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发展聚力赋能!“全国文明典范”创建各区县这样发力
发布日期: 2021-12-30 10:05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新标杆,是展现城市文明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新标志。当下,济南市明确奋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推动城市文明创建的迭代升级。全市各区县纷纷吹响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号角,积极行动,创新方式方法,将工作落实落细,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助力加油。

“实”字为本

高新区将文明送进群众心坎里

山体公园打造、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家门口的风景且美且实用;

道路改造、人车各行其道、马路交通井然有序;

15分钟生活圈,“软件”“硬件”双提升,市民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济南高新区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强宣传督导,聚焦市容环境、亮化提升、交通秩序等重点工作,创新方式方法,以“实”字为本,将文明送到群众心坎里。

济南高新区围绕片区管理、督导督查等重点事项,制定《济南高新区2021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压实压细责任分工。开展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等十大攻坚行动,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建立“督查—曝光—整改”工作机制,成立9个督导组、20人市民巡访团队伍,每天巡回开展精准督查,利用创城督导曝光台曝光问题,责任单位即时认领、24小时整改。

为营造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氛围,高新区在经十路、舜华路、旅游路、龙奥北路等重要路段及节点位置,布置了火馅南天竹、羽衣甘蓝、角堇等花卉共计50多万株,为城市冬天增添了靓丽色彩。并围绕“创城”重点点位抓好绿化养护。整治芳邻十里凤凰国际等菜市场周边环境,日常烟火气里的农贸市场,人走场净。

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高新区坚持“实”字为本,对中心区16条道路实施精细化整修,道路改造总长21.12公里,总投资2.1亿元;加大5处路口、12条路段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线、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劝阻、查处力度。并通过“节点提升、点线结合、区域联动、绿波保畅”等多种信号控制模式,对主次干道信号灯采取多时段、智能化配时优化调整,确保交通安全、道路通畅。对经十路沿线楼体、舜华路、齐鲁软件园周边以及会展中心周边104栋楼体,以及会展中心1000㎡媒体大屏一块,亮化面积总计29.6万㎡。对中心区48个村居社区全域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对社区、小区进行在“硬件”“软件”双提升建设,设置精神文明展示栏、15分钟生活圈48处,让市民生活满溢幸福感。

充电地图卡扣“小神器”

历下区创城“玩出”小创意

如今,漫步历下区街头巷尾,除了能看到高效有序的交通、干净整洁的道路以及完善贴心的公共设施,还能感受到崇文尚德、开放包容、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气息。这是历下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集中体现,也是探索基层文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燕山立交街边公园,甸南社区的“融和”老年队伍活动结束后,老党员王汝然弯腰拾起地上的白色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举手之劳的事情大家多做一些,这个城市就会离文明典范更近一步。”这些细节已成为老人的自觉行动;在辖区家庭或学校,一群“红领巾”,正在自觉打理家务或帮助同学复习功课、有的则来到路口,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开展“一盔一带”宣传工作;在大街小巷或社区广场,由社区双报到单位、社区老党员等组成的“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构成了一道道扮靓城市的风景线……

在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墙面上随处可见设计精美的“特殊”地图引起了市民和游客的关注,这是街道绘制的“充电地图”,将辖区内三种类型1016个充电点位进行详细分类展示,既满足了居民安全充电的需求,又方便外来的市民游客就近找到共享集中充电点位,实现辖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全覆盖。

不仅如此,泉城路街道从细节上下力气、花心思,涌现出诸多有用、有趣、有创意的创城“作品”和方法:制作横幅悬挂器、卡扣“小神器”,废弃牌匾再利用,为居民制作储物箱……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破解了普遍性、多发性、易反复的市容市貌问题,同时营造了浓厚的创城氛围。

文明新风以“新”换“心”

市中区勠力同心再攀“文明高峰”

走在市中区的街头,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亮丽整洁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融汇成品质市中文明“底色”,切实让辖区居民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实惠。

馆驿街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每位居民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如何让多数人满意,市中区靠的是一次又一次协商议事。在市中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魏家庄街道、社区居委会、城管等多方联合,汇集民情、征集民意,征集覆盖率达80%以上,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改造方案。针对各类民生“痛点”,街道加快补齐短板,相继解决供暖、道路狭窄、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同时设置7个车棚及集中充电桩,配备42个充电口,缓解充电难题,规范停车秩序,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今年以来,市中区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一个个在时代变迁中渐失光彩的老旧小区,通过改造实现由“脏乱差”到“美净齐”的华丽变身,不断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增添动力。

化身“好物推荐官”,创新打造“直播+协作帮扶”模式,通过直播推介的形式宣传介绍市中区与临夏州临夏市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为辖区老人送去爱心图书、“爱老三宝”设备,实现居民“微心愿”,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市中融媒文明实践帮帮团”自2021年4月成立后,进一步让融媒服务根植基层,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

“竹板打,笑哈哈,咱今天不再拉闲呱,咱们几个走上台,把垃圾分类拉一拉!”这是市中区六里山街道玉函南社区垃圾分类巡劝小分队成员们自创的快板情景剧《教你怎样分垃圾》。据了解,这支由社区60岁以上老人组成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定期在社区表演《督桶员之歌》《教你怎样分垃圾》等宣教节目,在服务居民群众、倡导文明民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市中区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深入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宣传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共建共享氛围,让“文明”成为这座城区里每个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标准,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高品质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槐荫区:从点滴做起,

让文明风尚浸润市民生活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在济南西站广场,有支常年为旅客提供温馨服务的志愿服务队——彩虹志愿服务队。她们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主动服务旅客,为民办实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助力,共同绘就文明新画卷。而这仅是槐荫区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中。

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提升城市品质。槐荫区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攻坚行动。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全力缓解停车难问题,加强共享单车管理,实施“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行动。大力整治乱贴乱画等“八乱”行为,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城乡道路机械化清扫全覆盖;高标准抓好经十路沿线、济南西站、京沪会客厅、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绿化美化亮化,开展“厕所开放联盟”活动,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开展老旧小区整治攻坚行动。重点推动7313片区、新沙小区西片区、纬六路165号片区3个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开展便民市场整治攻坚行动。集中整治老屯农副产品市场、明星小区菜市场、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3个集贸市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坚持目标导向,全力达标销号。对标创建,靶向施治。以36类192个测评点为重点,逐个逐条对标、创标、达标。对具体问题,列出清单、精准整治。压紧压实责任,凝聚创建合力。强化领导责任。继续实施创城“一把手工程”,实行区级领导包挂街道制度,层层落实部门、街道、村居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各级各部门主动认领、积极作为、形成合力。调整充实区联合创城督导组,定期发布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区领导实时调度。强化网格管理。切实发挥街道“主阵地”“主战场”作用,依托全区919个网格,压实责任、强化措施,推动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天桥区

借力城市更新,打造魅力天桥

城市更新工程陆续收尾完工,城市环境整治同步进行,文明阵地建设不遗余力,居民参与热情不断高涨……今年,天桥区将城市更新工程作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先手棋,坚持协调联动,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矩阵、融媒矩阵、人员矩阵优势,形成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一幅美丽精致的城市社区画卷徐徐打开。

冬日正午,阳光温暖。来到药山公园脚下,沿着曲折的石阶拾级而上,穿过层次分明的树丛,视野逐渐开阔,天空湛蓝、松柏墨绿、石楠紫红——满目迷人的色彩渐次晕染,人们在长廊里下棋闲聊,孩童在草坪中嬉戏玩闹,健身爱好者在彩色步道上尽享运动的畅快,古老的山体与现代的生活碰撞出动人的美妙。

天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创建过程中充分彰显黄河之畔的生态优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此外,该区扎实推进城市精细管理、环境整治、道路建设提升、文明行为培育等工作落地落实,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历城区: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落细落实创城工作各项任务

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历城区围绕突破“东强”“中优”战略,积极落实全市行动方案确定的推进方向、重点板块和行动任务,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要素,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提质增效转型。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历城区扎实开展城市蓝绿空间提升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同时,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绿化美化水平。优化公共服务,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市民群众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捷。

历城区严格执行“零失分”承诺、“即时反馈,24小时处理”等制度。同时,发挥12345创城热线、市民文明激励回馈平台等载体作用,积极发挥市民文明巡访团、拍客团、“啄木鸟”等监督作用,真正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典范创建的积极性。

章丘区:

“内外兼修” 绘文明底色

绣源河两岸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斑马线前随处可见车让人、人谅车;志愿服务红马甲红遍街头、走遍章丘……处处是风景,人人讲文明,广大市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是引领主流价值的鲜明旗帜。在第八届章丘区道德模范暨“文明典范出彩章丘”表扬大会上,章丘共授予王伟等51名同志第八届全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同时,对“文明典范·出彩章丘”系列创评活动中涌现出的出彩街道、出彩村庄(社区)、出彩商业大街、出彩门店、出彩工地、出彩校园、出彩窗口、出彩少年等18类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创建的目标就定在哪里。完成眼明泉小区38栋楼18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龙泉等7个社区47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交通畅达提升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12个村自来水管网……明水街道深入开展全域出彩创建年,打造济南市级示范村6个、示范社区3个,区级示范村17个、示范社区8个。建立“功能型”院落党支部,将小区院落作为网格化的微小单元,走出了“党建领治、创新善治、群众自治、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靓丽整洁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融汇成章丘的文明“底色”。上下一条心,全区一盘棋。下一步,章丘将继续坚持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工作目标清单化、战略任务工程化、项目化,创建责任明细化、具体化统领全局,以“文明典范·出彩章丘”系列创评活动为抓手,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劲吹文明风,满目幸福景!

济阳区全域全民参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出发!”8月12日,济阳区实验小学“红领巾”志愿者们来到纬二路共享单车停放点,用酒精、纸巾对共享单车进行消毒擦拭,摆放整齐;9月14日,济阳街道华阳社区“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队”又一次深入六福商业街和银座金街,用扫帚、簸箕、夹子等工具清理商业街的每个角落……无论学生、志愿者还是党员干部,大家都用实际行动宣传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意义,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提高创新意识。今年以来,济阳区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力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力量聚合,上下“一股劲”、全区“一盘棋”,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新格局。

自济阳区启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济北街道坚持“党建+创建”有机融合,塑造城市“内核”;济阳区城市管理局开展乱拴乱挂、杂物乱堆乱放、共享单车乱停等专项整治行动;济阳街道直面问题,狠抓落实,不断破解农贸市场占道经营、路沿石破损、绿化带围栏破损等难题。

今年以来,济阳区全面、全域、全程、全民抓提升,不断完善机制凝聚合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扎实开展创建行动,不仅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还强化市民文明习惯养成,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引导群众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出行、文明购物、文明就餐,自觉养成讲文明卫生,遵规守礼的良好习惯,真正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做到重在日常、抓好经常、融入平常。

展望济阳,文明之花处处绽放,魅力之区生机勃发,文明之风持续涌动,这座城市的品位在不断上升,居民的精神面貌越发昂扬向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