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高新区共成长”科技领军人物|丁惟云:一生只做整车设计一件事
发布日期: 2021-12-21 09:58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编者按:

12月18日,“与高新区共成长”科技产业领军人物奖项发出,18位优秀企业家、12位优秀科研工作者光荣获奖。济南高新区建区30年,片区名企名家众多,在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产业方面,这30位获奖者各自走过了怎样的路?为何他们能成长为“领军者”?自今日起,济南日报推出《对话领军人物》栏目,与大家分享30个创新创业故事。

点击播放视频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用这句话形容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重型商用车总设计师丁惟云再贴切不过,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进入重汽集团27年,所做的事情用一句话就能形容,那就是一直在做整车设计这一件事。”

1994年,丁惟云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重汽。1995年开始,集团业绩开始下滑,直至生产陷入停顿,到2000年进行了重组。那几年,公司大批职工减员分流,很多像丁惟云这种年富力强又有学历、有技术的同事选择了离职,趁年轻重新找一个好公司、谋一份好工作。丁惟云也想着“趁年轻”,但他选择的是一条与大家相反的路。

他说,中国重汽是前辈人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地方,不能埋没在他这一代人手中,所以他选择留下来,和同事们一起推着重汽再次“站起来”。

2001年1月18日,重组后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宣告成立,同年3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合作生产重型载重汽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重汽开始学习借鉴欧洲先进的重型汽车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重卡。肩负振兴民族汽车的使命,年纪轻轻的丁惟云被委以重任,负责底盘总布置设计。2004年10月28日,中国重汽应用世界关键技术,面向国内市场倾力打造的我国新一代重型汽车-豪沃(HOWO)重卡正式下线推出。2005年,这款新车型面世当年即销售过万辆,创造了重卡新车型投放当年市场销售新纪录,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

汽车是民用领域中结构最为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汽车制造作为工业发展领域集大成者,堪称国家制造业的标杆,有着极长且庞杂的产业链,其产业关联性极强、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正因如此,丁惟云说,从豪沃开始,中国重汽每一款新车型的研发,都是投入数以百计的研发力量,而他只是其中一员。至于豪沃,这款车虽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但中国重汽的研发人员充分研究了中国路况特点、经济发展现状和工程项目施工习惯,从而高度契合客户需求,也使这款车自问世开始就一直是集团产品的“常青树”。目前,豪沃系列车型已升级到第三代,累计总销量超过百万辆。

自那以后,丁惟云又主持或参与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但第一款豪沃车的研发对他的影响最大。他说,那是他职业生涯中经手设计的第一个成功大项目。在此之前,中国重汽的产品主要靠引进吸收国外汽车工艺,从豪沃开始,中国重汽真正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对中国重汽而言,对重汽人而言,跨过这个门槛,从此可以对标甚至超越行业一流企业。

一路走来,丁惟云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科研骨干,又走上技术领导岗位,先后担任集团技术发展中心所长、副主任,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务,直至成为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重型商用车总设计师。作为集团科技创新的带头人,他带领研发团队先后完成豪沃系列车型开发、T7H及汕德卡系列车型开发、智能卡车研发、“智能通”车联网系统开发、无人驾驶预研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主导研发的系列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研发的重点项目先后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济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励,为我国重型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杰出工程师、济南市青年科技奖、济南市创新争先先进个人、济南市青年学术带头人、济南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商用车领域,几乎每隔五年就要推出新一代产品,每两三年就要进行中期改款。如今的丁惟云已非年轻人,但他始终坚持工作在研发第一线,坚持学习汽车设计领域涌现的AI、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新能源等先进汽车技术,带领团队始终紧跟产业技术迭代的脚步。

中国重汽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黄河重卡曾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2019年开始,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重汽决心研发新一代高端重卡,延续“黄河”重卡的辉煌与荣耀。丁惟云又成为这一重大研发项目的负责人。

“我们的调研显示,省油是客户对重卡产品的最大诉求,能减少油耗也是对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积极践行。因此,我们决心在不增加客户购车、保养等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来实现节能”。丁惟云告诉记者,新黄河重卡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创新主挂一体设计理念,以满足使用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要求为约束条件,开发了超低风阻驾驶室、全车空气导流套件,结合主动进气格栅等部分气动附件的电动化和智能控制技术,整车风阻系数下降超过30%,达到0.4以下,在全球量产重卡中达到最低。同时结合一系列低阻减摩、动力总成一体化标定、预见性自适应巡航等先进技术,使整车的动力链达到了最优节油水平。

新一代黄河重卡2020年9月成功面世,丁惟云对这款车型充满信心。他说,“未来,我们将全面坚持正向研发,完全实现重卡核心技术、产品质量的自主可控,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担负起产业链龙头责任,拉动整个重卡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

编辑: 王乔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