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多地基层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 工商、质监、食药三合一 模式。作为全市 工商、质监、食药三合一 基层机构改革试点,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自2013年12月起先行先试。记者了解到,两年多来,该局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基层实际的改革之路,实现了 1+1+1> 3 效能提高的效果。
队伍 动起来 避免 头重脚轻
三合一 改革,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三支队伍相加。没有进行 三合一 改革之前,这三个部门机关有88人,基层派出机构有25人。队伍合并后,形成了机关大、基层小 头重脚轻 的格局。改革首先面对的就是谁来下基层的问题。
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通过 小局大所 ,瘦身机关,强身基层,坚持以 精简、专业 做强科室,更注重综合设置与精专管理相统一,积极构建大登记、大监管和专业化执法相结合的组织架构。将机关内设机构由原来3个部门的11个减少为5个,设立综合办公室、登记注册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管办公室、工商监管办公室、质量监管办公室和投诉举报中心。进一步缩减机关人员数量,包括领导班子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只占人员总数的28%,设立6个市场监管所,全局72%人员下沉一线,最大限度充实基层力量。
岗位 融起来 破解 圈子困局
为实现队伍深层次磨合,该局在全系统范围内实施了三轮次 双向选择 ,通过 下跳棋 的方式实施干部交流和轮岗,打破、打散原有的小圈子。
通过机构、队伍、职能的大融合,基层干部队伍跳出了原有部门立场的 束缚 ,开始以 市场监管人 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监管执法工作。以监管餐饮经营者为例,监管人员的监管视角由以往的证照为主向综合监管转变,监管重点从进门开始就可以覆盖企业名称、户外广告、经营场所的证照检查、餐饮加工操作、压力容器检查、计量器具检测等各个方面,既可以避免重复检查 扰民 ,又减少了中间环节。
职能 并起来 防止 人浮于事
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把职能归并作为改革重要一环,努力优化工作流程和人员组合,提高监管服务效能。在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改革实施前,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基于体制优势,就已探索实行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公章刻制 一表申请、一窗通办、部门联审、三证合一、档案共享 注册登记新模式。改革正式铺开后,高新区迅速推进,改革前10个工作日,就颁发了405张新版营业执照,实现开门红。
在综合服务上,以前涉及三个部门的服务职能,改由一个部门提供服务。在维权业务融合方面,将区 12345 、食药 12331 、工商 12315 、质监 12365 维权热线进行整合,建立由投诉举报中心统一接收、分派、反馈,机关业务室、市场监管所对口办理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
管理 精起来 扭转推诿扯皮局面
为实现精细化管理,该局积极向科技要效能。在综合业务融合方面,顺应 互联网+ 发展趋势,结合辖区监管人少、事多、任务重及权力清单清理规范实际,探索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的智能化综合监管 智慧平台 。借助该平台,以往因事权交叉造成监管主体不清、监管责任不清等问题彻底解决,扭转了部分监管领域 九龙治水 、相互扯皮的不利局面。
通过两年多的融合,高新区市场监管工作实现了 六个统一 ,即食品安全监管从生产到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统一、产品商品质量监管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统一、市场主体准入与窗口服务的统一、消费维权投诉举报平台的统一、执法办案的统一、内部管理的统一。
视野 阔起来 摒弃 短视行为
改革面临的矛盾是多方位的。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需要破解。在改革的过程中,该局领导班子不间断地引导干部职工,摒弃 短视 行为,开阔视野,正视矛盾,增强改革信心,推动改革顺利推进。
面对干部安置、法律保障、执法资格等方面的问题,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学习考察组赴国内先进地市学习考察市场监管工作,从机构设置、职能整合、监管力量分配等不同方面,认真学习先进地市改革做法、经验、问题和成效等,努力让这些矛盾和问题得到快速破解,推动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让改革成果释放更多 红利 。 (祝蕾)
编辑: 高新区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