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贵:高新技术助推软件开发平台化
发布日期: 2015-04-28 00:00 字体:【 信息来源: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浪潮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云服务商,拥有丰富的资源,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加入浪潮后,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我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研发出符合中国企业管理需求的优秀产品,同时推动管理软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李远贵

最近几年,浪潮集团发展迅速,积累了 爆发式 增长的实力,在这个大背景下,集团提出了打造产品 金刚钻 的要求,力争抓住市场机遇,研发出最优秀的产品,使民族品牌屹立于世界之林。2011年,李远贵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到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一职,主要负责研发面向企业信息化的软件平台。

加盟国企,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2006年,李远贵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了SAP中国研究院工作,对ERP软件的底层技术平台架构和应用业务架构有很深的掌握和了解,并具备丰富的开发经验。2011年,李远贵加入了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浪潮通软 )。公司在企业信息化市场拥有30多年的经验积累,已经逐渐从过去的项目运作,经历了产品化阶段,发展到了软件研发平台化的新阶段。浪潮通软充分意识到,一个架构合理、技术先进、开发高效的平台对于公司提高研发能力和市场盈利能力至关重要。而李远贵的主要工作就是领导研发支撑公司主营业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技术平台,完善技术平台架构和功能,并通过平台规范业务架构和设计模式,从而提升本公司ERP软件技术在国内的先进性并缩小民族软件和国外先进厂商软件的差距。

据李远贵介绍,软件行业的平台技术从开发角度上类似于汽车制造业的平台,在复用平台公共组件和生产(开发)平台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的快速研发不同型号的产品。基于这个平台,开发人员能够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快速响应,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而且通过平台提供的扩展性,适应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屏蔽软件技术升级变化对产品的冲击,满足企业的信息化个性需求,让软件开发更灵活,提高企业应用开发软件资产的复用率,大大节省了成本。

目前李远贵博士的研发团队大约有40余人,一位博士后,两位博士,70%是本科以上学历,52%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环境优越,扎根高新区创新创业

李远贵生于湖北,毕业后在成都工作。在问及为何选择来济南高新区时,他回答说,高新区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浪潮集团给予了一个大的平台,政府和企业的强强联合为高科技创新项目孕育了肥沃的土壤。另外他本人非常喜欢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生活起来也非常舒心。

从外企转到国企,李远贵思考了很久。他在采访中表示,外企的发展模式已固定化,很难再有大的创新空间,时间久了很像 煮青蛙的温水池 。而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并大力鼓励软件产品国产化,相对来说国内企业做事效率较高,发展前景也很大,自己加入浪潮通软后所接手的项目都运行良好,如最近所研发的下一代ERP技术平台(GSP7)已完成了集成测试,进入收尾阶段,下一阶段将重点为大型央企打造财务管理平台。来到济南,来到浪潮将他内心想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人才是制约技术发展的瓶颈,李远贵同样面对着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软件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软件项目创新最终还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实现,团队的技术水平越高、能力越强,开发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就越高,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但大多数的软件开发人员更偏向于北上广等发达城市。李远贵认为济南高新区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很有力度,当初他也是见到济南高新区蓬勃发展的势头后选择来到浪潮通软。凭借浪潮通软创业公司的干劲、IT公司的创新能力以及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他相信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项目的开发,提高团队的整体技术实力。

谈及未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李远贵早年曾在德国工作过一段时间,来到浪潮通软后也时常出国参观访问,李远贵表示国内软件开发技术起步晚,但实际上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面国内企业更有优势。国内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之前走过的路,利用最新的技术、最合理的架构,规避风险。同时国内企业研发的产品更适合中国企业的业务需求。

对于未来,李远贵是充满信心的,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空间巨大。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还会推动企业信息化从业务资源优化上升到业务创新。IT技术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也从过去的辅助支持转变为引导和推动。所以就大环境而言,中国的软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李远贵表示,浪潮通软充分意识到了这个发展机遇,并具备了抓住机遇发展壮大的实力。全公司会凝聚在一起,依靠自身的市场经营和科研能力,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实现未来的可持续高速增长,相信10年后的浪潮更值得大家期待!(赵欢 郭树蛟)

 

 

 

 

 

 

 

 

 

 

 

 

 

 

 

编辑: gxq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