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开放原子“园区行”(济南站)在济南高新区举办。本次活动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信通园)、济南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工商联)主办,以“开源:ICT产业智能升级的‘加速密码’”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供需洽谈等形式,搭建开源技术与产业场景的精准对接平台,推动开源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贯通。
开源是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引擎。据了解,开源孕育形成于软件领域,发展壮大于数字经济,承载着知识共享、科学开放的精神,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企业对开源技术和场景应用的需求日益迫切,济南高新区精准洞察这一趋势,主动搭建开源平台并联合举办园区行活动,旨在破解企业创新中的技术难题,为其提供关键支持与真实应用环境,有效赋能企业成长。
活动现场,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陈安彪,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兼运营部部长李博,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王冲鶄共同启动“开源筑基 赋能企业智能升级系列活动”。据悉,该系列活动以开源知识普及、痛点解决和生态构建为主要目标,覆盖济南市重点产业园区及高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链接本地高校与企业,培养开源人才;推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项目与济南智能制造、医疗大数据等产业场景的深度对接。
随后,济南高新区发布开源场景需求、能力供给两张清单。首批发布的28个开源场景需求来自山大华天、山信软件、云鼎科技、山科集团等14家重点单位,覆盖冶金钢铁、医疗健康、电力能源、水利工程、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能力供给清单提供26项优秀开源核心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其中既有来自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开源的源头创新技术,也有浪潮集团、瀚高基础软件、乾云信息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的创新成果。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陈克全在致辞中表示,山东省是软件大省,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近年来大力支持软件开源创新发展,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开源生态,通过汇聚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企业、构建高校开源人才支撑格局,形成了促进开源生态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和实践平台。希望济南高新区通过本次活动,以培育开源生态体系为抓手,进一步凝聚开源力量,加强各方深度合作,加速开源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兼运营部部长李博介绍,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致力于打造“以开发者为本的开源项目孵化平台、科技公益性服务机构”,已孵化多个基础软件项目。借助“园区行”系列活动,该基金会将搭建供需对接桥梁,促进产业协同创新,让开源技术反哺产业发展。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杨兴存表示,济南高新区作为全市发展“主引擎”,拥有雄厚的软件产业基础、优秀的专业人才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全市开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济南高新区与齐鲁软件园始终积极融入开源浪潮,依托产业基础、龙头企业与高校资源,持续深化开源实践。联合山东大学、浪潮集团发起“齐鲁开源社”,大力推动开源文化传播与技术普及,培育了浪潮集团、山信软件、乾云信息等一批开源领军企业,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开源成果。同时,整合推动RISC-V东山集群、UBML、KaiwuDB等一批开源项目,覆盖低代码开发、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平台等多个关键领域。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开源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开源生态培育实践,形成鲜明特色与独特优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5856亿元,规模占全国比重4.2%,增速10.2%。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聚集软件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近2万家,从业人员超20万人,形成覆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蓄水池”。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精准落实各项减税降费、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惠企政策,为企业营造了高效便捷、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开源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济南市软件名城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将首版次软件产品纳入市级技改资金支持范围,设立齐鲁开源社推动开源项目孵化,预计到2027年将构建起“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开源生态。
面向未来,济南高新区将聚焦关键软件赛道,加速打造开源应用标杆,积极引进培育优秀开源项目与高端人才,全力构建集技术转化、场景验证、生态建设于一体的开源枢纽,为我国开源体系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济南力量”。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