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开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部署未来产业。济南日报联合济南高新区开设“寻找‘新’力量”专栏,寻找能够代表济南高新区未来的“新”力量。
2024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很火。1月,北京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宣布把经开区打造成机器人产业集聚区;3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整机;5月,山东省、安徽省先后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工业大省都在抢跑人形机器人赛道。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济南市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6月21日,记者采访当天,公司团队正准备参加项目路演,公司首轮融资也进入冲刺阶段,抓住行业风口,山东优宝特正迈进发展新阶段。
全省大会夸下“海口”
走进齐鲁软件园,迈进山东优宝特总部大门,人们总会被门厅左侧的展区牢牢吸引住目光,因为这里摆放着成排的仿生机器狗、机器人核心元部件、整面墙的发明专利。
优宝特创始人范永家在北京,2014年通过济南“5150”引才倍增计划到济南高新区创业,一开始,团队瞄准的就是机器人赛道。从最开始的六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二足机器人,产品不断迭代升级。2024年年初,山东省工信厅曾牵头召开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当时,山东省内机器人企业不少,但没有团队研发出人形机器人。多年醉心科研,性格沉稳的范永在座谈会上喊出了豪言壮语:“我们在腿足机器人领域深耕10年,能在两个月内研发出人形机器人。”
优宝特团队说到做到。公司于2024年元旦立项人形机器人;1月9日结构图纸出图,安排加工;1月15日,硬件架构改造完毕;1月23日,完成建模仿真;1月29日,整机组装完成;2月18日,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落地行走,创造出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速度纪录。
产品完全自主研发
在优宝特的实验现场,记者看到了新一代“行者泰山”,这款人形机器人能完成行走、踏步、跑步、举手、摆臂、转弯等多种动作,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稳定运动能力,身高170cm、体重43kg,能以7.2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被多所高校预定,将作为教学、科研设备使用。
试验场地另一边,优宝特最新款的Y30仿生机器狗正在进行前空翻、侧打滚、俯卧撑、爬楼梯等调试。这款仿生机器狗已经应用于巡检、安防、应急救援等场景。作为优宝特四足机器人领域的最新产品,Y30拥有强大的负载能力和续航能力,整体重量60kg,静态负载150kg,动态负载70kg,最大速度可达12公里/小时。为了演示这台四足机器人的承重能力,科研人员现场站在Y30身上驱动它运动起来。
历时2个多月开发出人形机器人的背后,是优宝特团队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腿足机器人产品,开发了多款高功率密度一体化关节电机,设计通用型软硬件架构,在WBC/MPC/NMPC/DRL等运动控制算法等方面积淀深厚,为人形机器人的快速推出打下坚实基础。
领跑人形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现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近一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开启新一轮技术革新,人形机器人赛道成为资本市场新晋宠儿。IDG、红杉等风投表现活跃,特斯拉、三星、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业内普遍认为,从市场空间看,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人形机器人样机问世后,默默耕耘机器人研发的优宝特“一战成名”。6月上旬,团队到上海参加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行者泰山”成为全场焦点。不到一个月时间,先后有40多家风投机构到访优宝特。鉴于有多款样机下线进入生产阶段,现有产品还需要不断迭代升级,急需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管理层决定进行首轮融资。
“现在融资洽谈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过不了多久,公司将宣布融资结果并同步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范永告诉记者,生成式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极大加速了人形机器人的进化。未来2年,人形机器人将在商业领域实现应用;3至5年左右,将进入工业生产线;10年左右,将进入千家万户。当前,济南高新区集聚了济南全市7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良好的产业基础、人才政策成为团队扎根济南的初心,未来,团队将坚持守正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为山东省、为国家抢占人形机器人制高点贡献力量。
编辑: 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