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临空经济“大枢纽”立体交通体系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5-09-26 14:07 来源: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字号:

临空经济区位于济南东北部,是济南市“城市次中心”之一、济南“四港三区”枢纽新城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这里汇聚了空港、水港等枢纽资源,“连天接地、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凸显。黄河岸边,一座“现代产业集聚的国际航空城”正蓄势腾飞。

空港引擎:腾飞世界的门户力量

立足临空经济区,你能看到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遥墙机场”)为核心,其航线网络如巨伞张开,密织全球。

遥墙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入境门户和干线机场之一,1992年正式通航,2016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自此正式跻身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目前,遥墙机场共执行航线144条,可通往国内77个城市,及首尔、大阪、曼谷、芽庄、新加坡、悉尼、普吉、列日、伦敦、纽约、蒙克顿等国际城市。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旅客吞量973.7万人,同比增长3.2%;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8.2万吨,同比增长8.1%;累计完成运输架次6.97万架次,同比增长0.2%。

近年来,遥墙机场不断朝着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目标定位优化航线布局。

据悉,遥墙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预计于2026年正式建成。届时,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的保障需求,停机位数量也将大幅增加,飞行区等级将升至4F最高级别,可起降各类大型远程宽体客机。其航空服务将辐射周边十多个城市、7000多万人口,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估量。

依托济南市占省会都市圈GDP总量64%的核心优势,临空经济区正凭借其航空枢纽功能与产业辐射能力,强化济南对省会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要素高效流动与产业协同。未来,遥墙机场“一小时通达”能力将逐步向整个省会都市圈辐射,助力济南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创新引领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高铁动脉:纵贯南北的“陆地航班”

济南东站近在咫尺,每日密集如织的高铁班次,将临空经济区与全国主要经济圈纳入“半日商务圈”。

打开临空经济区的区位规划,济滨高铁穿区而过。

目前,备受瞩目的济滨高铁济南段累计路基工程完成近80%,桥梁工程完成91.1%,隧道工程完成90%,预计2026年9月开通。开通后将结束济南市济阳区、商河县和滨州市主城区不通高铁的历史,实现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与京沪高铁互联互通,优化全省高速铁路网布局,推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山东推出“济青快线”列车,济南至青岛再增开7列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行,与未来遥墙机场改扩建后形成的扩容优势双向叠加、陆空协同,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济青双城联动构筑起更为强大的通道保障,对推动山东省“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协同发展、深化和扩大对日韩经贸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奔驰而过,让人才、技术、信息如血液般在区域间高速循环,为临空经济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商务服务与持续扩大的人才虹吸半径。

路网纵横:无缝对接的“毛细血管”

放眼望去,高速公路的“黄金十字轴”在此铺陈着墨:绕城高速环抱临空经济区,青银高速、济广高速、京沪高速等国家干线纵横交错,形成“一刻钟上高速、半小时达市区、一小时覆盖省会经济圈核心城市”的畅达路网。

稼轩路工程北起308国道,南至巨野河北岸,全长9.98公里,连续跨越南水北调明渠及小清河,是济南市首座跨越内河航道的大跨度、悬臂现浇桥梁工程,预计2025年底实现合龙,2026年6月全线通车。项目建成后,小清河上又将新增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道路,打通新建济南港与小清河北侧的联系,为济南港和机场周边路网提供贯通、疏导、便捷的交通环境,成为高新北区的“迎宾大道”,助力济南打造内陆海港城市。

此外,区域内稼轩西路、稼轩东路、新航大街、运通大街等“八纵八横”交通路网“微循环”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今年上半年,新建道路约31公里路段路灯、信号灯通电投用;实现片区河道开挖及坡面整治工程累计近14公里;明胥街与稼轩西路连接桥梁等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5.3公里,确保企业物流“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水陆联运:通江达海的物流新优势

一条纵贯鲁中的古老航道,在一次次的航运中焕发新生——小清河,以其237公里的蜿蜒臂膀,深情拥抱临空经济区这片土地。

悠长的汽笛划破长空,沉寂27年的小清河重新起航,从内陆腹地到蓝色远洋,以现代化的“新姿态”,成为驱动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增长极,是山东省内河航道布局规划“一纵二横、三干多支”航道网中的重要“一横”,也是山东省唯一一条可实现海河联运的“黄金水道”。

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位于临空经济区,距离遥墙机场2.9公里,距离董家铁路货运中心7.8公里,距离济南东站11.7公里,在济南国际陆港空间范围内,聚集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可直达海港。

小清河内河建设了三级限制性航道169.2公里,可实现海船河海直达运输、“内河船+海船”河海联运、“海上顶推+内河拖带”驳船运输三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渤海湾乃至南方诸港,将“齐鲁制造”高效输往全球。这为临空经济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开辟了一条高效、绿色的物流新通道,极大降低企业综合运输成本。

地铁金线:产城融合的“活力网”

如果说高铁连接的是城市群的“大骨架”,那么地铁则是深入城市肌理的“大动脉”。

走进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中铁十局项目部多功能信息化中心,可以看到展厅中央有一架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总体规划模型沙盘:济滨高铁,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12号线四条地下线路向北共同汇入综合交通中心。

从蓝图到现实,首先实现的是济南地铁3号线二期——2024年11月22日通车运营。

3号线二期是济南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首条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也是全市第一条贯通遥墙机场的地铁线路,将济南西站、济南东站、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遥墙机场等交通枢纽串联。未来随着T2航站楼的投入运营,3号线二期将接入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实现一体化换乘。在这里,旅客将实现高铁、地铁与飞机的“无缝化衔接,零距离换乘”。

在此基础上,今年5月16日,协调济南公交公司采用“轨道+公交”双网融合设计创新开通的T36通企专线,由地铁临空站直通新航大街、稼轩路等企业密集区,弥补了从地铁站深入临空经济区腹地的交通空白,极大便利了片区居民及企业从业人员的出行,进一步提升临空经济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轨道交通与片区的连通实效持续递增。

交通,以立体、高效、互联的力量,深刻重塑区域空间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全新动能,不断构建通向世界的崭新通道。

强枢纽、建网络、畅循环……眼下,通过构建“空铁公河海”多式联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济南临空经济区正将其资源禀赋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不断强化枢纽功能、完善网络布局、畅通经济循环,以能级提升赋能园区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推动产业链的培育与延伸。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