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管委会门户网站投资概况
战略叠加优势。
济南高新区拥有“五区叠加”的国家级战略优势,国家级高新区促进高科技项目、高端人才合力聚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自贸试验区所带有的先行先试制度优势,助力打造一流的制度创新环境;综合保税区提供开放创新的平台优势,推动高新区进出口额在全市遥遥领先;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凭借强大的配套支持措施,为拓宽发展空间提供强大的红利资源;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依托双向赋能优势,有力推动了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
区位枢纽优势。
位于政治中心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的黄金分割点,济南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承环渤海经济圈,西通中原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陆空地水”齐头并进。“米字型”高铁网加密成型,每天500多趟车次直达全国326个城市;中欧班列连通20多个国家的47个城市,年开行量突破1000列;济南国际机场208条航线通达海内外120个城市,二期改扩建后打造国际级4F机场,通航能力将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小清河主城港区具备通航条件,将加快实现内河航运“通江达海”。高铁、航空1.5小时经济圈和3小时经济圈可以覆盖我国东部经济带绝大多数城市,并且可快速通达日本、韩国及东盟各国,日臻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将有效助力企业产品和服务畅达全国、行销世界。
经济基础坚实。
作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053.5亿元,实现近700多倍的跨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77.2亿元,同比增长3.8%;规上工业营收占全市27.5%,规上服务业营收占全市28.3%,进出口总额占全市50.9%,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29.2%。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山东第一、北方前三。
发展空间充裕。
着力构建“中、东、北”三区特色发展格局。
中心区:作为高新区主城区,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总部金融等方面进行产业布局,聚集浪潮集团、山能集团、中国重汽、中泰证券等企业总部;
章锦片区:双创载体和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围绕现代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装备、保税与国际贸易等方面进行产业布局,聚集齐鲁制药、山东高速、银丰生物、博科生物等重点企业;
高新东区:按照“南科创、中融合、北智造”进行功能布局,围绕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现代医药、空天信息、总部与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进行产业布局,聚集临工重机、费斯托、华熙生物、福瑞达、赛克赛斯等重点企业;
高新北区:作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双核之一,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中德企业合作区,围绕半导体、新能源、智能制造、临空指向性现代服务业及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保税业务进行产业布局,聚集比亚迪、福士、博世等重点企业和德资企业。
科创资源丰富。
全区市场主体超14万家,企业数量超8.8万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5家、占全市38.2%,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95家、省级瞪羚企业276家、分别占全市36.5%、45.3%。10家“中科系”院所项目先后落地,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
人才基础坚实。
人才总量突破40万人,先后荣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10余块国家级引才金字招牌,多次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已有多家企业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定向人才培养。
金融服务健全。
拥有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CTD片区(中央科创区);汇集济南市38%的上市公司,省级以上总部金融机构52家,纳入监管的地方金融组织46家,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管理机构71家、管理基金321支、管理基金规模近615亿元,约占全市的53%。
审批服务高效。
高新区承接省级下放高新区57项、省级下放自贸区11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省市区三级事项“一体化办理”。打造“系统集成审批+增值化”服务品牌,30余项审批制度创新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生活配套优质。
拥有开心麻花剧场、泉城书房、省立医院东院区、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医保大健康平台、辛弃疾纪念馆、百联奥特莱斯、凯宾斯基酒店、企业家沙龙等生活、医疗、休闲、娱乐综合配套。高新教育实现“中考平均分连续4年全市第一,海川中学中考平均分连续3年全市第一”。
济南高新区坚持以优质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高精尖人才“聚在高新”,让城市环境“美在高新”,让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乐在高新”。